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刍议

时间:2022-09-04 02:39:46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刍议

摘 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激发兴趣,培养持久高涨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正确引导,营造主体学习的民主氛围等方面就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学生 创新力

现代初中化学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坚持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课堂要克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做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渠道、多方面的互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心态是十分重要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教师讲授是一种教学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象而有所不同。目前上课一般是“粉笔加开讲”,从头到尾一讲到底,好像讲得少就不像上课,结果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莫名其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学没有拉动学生的思维、缺乏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讲授只有在激起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形成内部新旧知识的冲突,形成他们自觉的积极反思活动,才能够提高认知能力;所以应该克服目前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通病,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活动。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独立进行实验、做练习等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当然,自学并非自派,提倡自学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课堂数学中的自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1.要求教师必须深刻、全面地掌握教材,在认识上高出学生一筹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水平,满足他们思维发展的要求,促使学生的发展更上―层楼,达到高效率、高层次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在教学的方法上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能够审时度势,即兴而作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自学活动千变万化的要求,达到灵活机动。同时,要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思维定势通俗地讲就是人们认知过程的一种“惯性”现象。其消极作用是容易使人们的思维陷入僵化状态。

二、激发兴趣,培养持久高涨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只有新颖别致的东西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是使他们学好化学的前提。

当今世界科技的新成果、新信息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素材和较为先进的新手段。如通过演示实验、趣味实验、化学魔术等,另利用教材中的彩图、图表、问题讨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把幻灯广播教学、电视录像教学、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都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会使学生百听不厌,常学常新,对化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并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他们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呢?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完“燃烧”后,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去找答案。

四、正确引导,营造主体学习的民主氛围

初中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使自学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思维、心理等特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而让全体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进行奇思妙想,允许学生超过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小就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杨太忠.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生之友(初中版)(金视野).2010.(01):55~60.

[2]吴本刚.在美术课改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1).39~41.

[3]李国玲.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4).78~79

[4]张艳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24~26.

作者单位:上海市上南中学东校

上一篇: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策略初探 下一篇: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改革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