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掌控教学初探

时间:2022-09-04 12:23:04

概念的掌控教学初探

概念的控制掌握是一种教学方式。科学概念的掌握必须以形成概念的认识活动为条件,这种条件就是对学生掌握概念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加以控制,使他们按一定的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必要的智力动作,形成智力技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心认识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认识活动的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自发性。为提高理性概括水平,保持良好的迁移,必须加强概念的控制以掌握教学,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具体逻辑思维过度的特点,这个过渡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小学生入学后,所学习的第一种应用题,就是求两数和的应用题。为提高理性概括水平,用概念的控制掌握教学安排了层层深入的三个步骤。现以小学一年级数学为例证明。

第一步:教师出示实物和教具叙述应用题

1.小红有5个本,小华有4个本,他们两人共有几个本?5+4=9(个)。学生很明确地看到教师左手拿着5个本,右手拿着4个本,两部分合起来是9个本。

2.河岸边停着3只船,又划过来2只船,现在河岸边有几只船?3+2=5(只)。学生从投影屏幕上看到教师演示的情景,自然想到把河边停着的3只船和又划过来的2只船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河边现在有的5只船。

3.盘子里有几个梨(用布盖着),学生甲拿走2个,学生乙拿走1个,这时盘子里的梨就没有了,那么盘子里原来有几个梨?2+1=3(个)。教师让学生甲和乙拿着各自取走的梨站在一起,学生由此联想到把甲和乙的梨合在一起,就是盘子里原来有的梨。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感性入门引入的三道例题是学生智力技能形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他们必须借助于以上这种物质形式,使智力活动得以外化才能进行,这时学生根据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定向印象,从而调节自己的活动,做出相应的动作,这种智力活动是一种内化的动作,是时间活动的反映。当然这都是在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这就是加利佩林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中的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内化的第一步),也就是北师大心理系冯忠良教授所提出的“原型定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看到,把两个人的本合起来是9个本;把原来河边停着的船和又划过来的船合起来是5只船;把盘子中甲先拿走梨和乙后来拿走的梨合起来是3个梨。于是学生得到的结论是,象这样把两数合起来的题就用加法解答。这只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认为学生已经知道5+4=9(个)、3+2=5(只)、2+1=3(个),那么,这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于是告诉学生,“部分数加部分数就等于总数”。这是一种感性的直觉概括,这种概括只能获得一些日常概念,不能确切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实际上,这种概括不是通过自觉的分析和抽象,而是依靠对各要素之间的强弱对比,强要素的泛化掩盖了弱要素而实现的。因此也可以叫做直觉概括。这种概括在低年级学生中是经常有的。因此概念的控制掌握在这一阶段中得到感性认识。

第二步:教师叙述应用题,学生用算盘进行操作

为什么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引入珠算呢?因为通过操作可能使学生认识到“加”是怎么回事,怎样做。它的作用概括起来说就是通过定向,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加法运算的部分控制机制,因此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加法模式。这个模式是通过外部活动表现出来的。当然这种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前面用到的实物或图片,有小学生常用的计数器等。但是这些都只能表示展开的形式,它们都是逐一计数的,用这种方式进行计算,不利于提高计算速度。而算盘是数群计数的,这种计算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有较多的好处,因为,上珠一个就表示5,看起来抽象,但它却很直观,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好理解。就像一个5分钱的硬币。并且算盘是动态直观的教具,它的方式是多通道的。学生在拨珠时看、听、说、练紧密结合,眼、耳、手、脑各器官协调活动,从而形成感觉――知觉――表象,这样才能为理性概括铺平道路。

第二步概念的控制掌握教学是用算盘进行的。教师叙述以下三道题,要求学生眼、耳、口、手、脑同时活动。

1.小华有5朵花,小刚有3朵花,他们两个人共有几朵花?

学生口中说着,眼睛看着并且开始动作,小华有5朵花,上珠拨进5,小刚有3多花,下珠拨进3。此时教师进行巡视,看学生是否依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出,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否是上珠5和下珠3合在一起等于8。

2.小明有2支笔,如果再买同样多的笔,那么他有几支笔?

3.学生饲养小组养的兔子中,有2只灰兔,5只白兔,饲养小组养了几只兔?

师生同样以上述两题的方式进行,这时学生连续两次正确地完成了有关动作程序,他们不仅依据原有的定向印象做出响应的动作,而且可以使做出的动作在头脑中得到反映,从而在感性上获得完备的动作印象。这种完备动作印象是智力技能开始形成以后内化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印象不是个别的5朵花和3朵花相加,2支笔和2支笔相加,而是在算盘上用算珠表示出5+3=8 、2+2=4。在这步中利用算盘的直观作用和运算模型作用,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学生用自己动手拨珠计算,激发儿童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同活动。通过第二步概念的控制掌握教学,学生已注意撇开非本质的东西。例如,由花、买笔、养兔这些与题目计算无关的因素,而注意到本质的因素,即这些题目都应该用加法解答。这种变式规律的运用使学生清晰地向理性概括水平的方向又买进了一步。

第三步:在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之后,完成理性的概括

现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这就是“原型内化阶段”。所谓原型内化,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外观形式,而转向与头脑内部言语水平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容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内部言语水平上展开。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顺序。这样就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要素,学生认识活动的过程到此结束,从而达到了理性概括水平提高的目的。

理性概括不同于感性概括,它是通过对感性知识进行加工改造,而揭示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从简单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概念的控制掌握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概括水平。

(责编 闫祥)

上一篇:幼儿自理能力的立体式培养 下一篇:注重教学反思 提高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