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理能力的立体式培养

时间:2022-06-11 01:45:50

幼儿自理能力的立体式培养

当今社会,一个大家庭中六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一个孩子服务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独生子女现象”: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冷漠、互相之间攀比等等。此类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为现在的孩子们担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由此我们提出了:在幼儿园阶段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简单事物的能力,这对他们日后的独立有规律的生活也将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都在学前期。这就对我们幼儿园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一、幼儿园自理能力教育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幼儿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如果我们对幼儿进行正面的教育,他们就能慢慢地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只要努力还是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也能为自己成功完成一件事情而感到高兴。

2.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如果我们直接指导甚至命令孩子做什么,孩子往往会表现得很不配合,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将一些生活自理的小技巧编成儿歌、谜语、小故事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这样本领,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孩子系鞋带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再配合上系鞋带比赛那就更有趣了,学生会在紧张而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会系鞋带的方法。

3.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

幼儿之间因为天赋和家庭教育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要对幼儿开展有层次的教学。对于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一些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教师要多关心,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只要是有一定进步就要及时的表扬,不能强求,要因材施教。比如在指导幼儿穿鞋的时候,对小班的我们要求在正确区别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子穿好;对大班的幼儿则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正确系鞋带。

4.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幼儿基本自理之后,还要适时提高要求,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的素质和质量,比如小班的幼儿吃饭的时候,由于抓握不稳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会把饭菜撒在外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之后,幼儿就会较好地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菜或者不撒饭菜了。

二、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可见家园联系也是幼教工作的一个重点。

1.幼儿园可不定期的举办“家长学校”

幼儿园可传授家长们一些比较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如:孩子在家里时,家长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注意哪些问题;或对那些依赖性太强、动作速度太慢或能力较差的孩子又该如何对待,及时给家长提供帮助,解决疑难。

2.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家访

家访可以让教师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在家里面的表现及家长的教养方式,培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及时的给予帮助、提示,这样就可以确保家庭和幼儿园的工作是否同步进行!

3.在班上建立一个“经验交流角”

“经验交流角”可以为家长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他们可随时在上面自由留言,把自己平时积累到的、摸索出来的比较有效的育儿方法、心得分享出来,让其他家长也能互相学习参照,共同进步!

4. 家长开放日

每个星期固定一天为“家长开放日”,家长在这一天中可以随时来幼儿园观看自己的孩子,看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力水平及习惯是什么样的,是否和班上其他孩子的水平一样!这样他们就会比较明确在该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了!

5. 建立一本固定的联系手册

幼儿园可每隔一个星期或每个月定期发放一次,教师可在这个联系本上及时地把每个幼儿该时段的能力、习惯及最近表现都反映给家长,这样可以让那些因工作太忙而不能到园去察看孩子的家长也能很清楚地知道目前他的孩子能力水平是怎么样的,知道该阶段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该怎么做!

总之,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只要家长为孩子做出好的示范榜样,坚持一致性、一贯性地要求孩子,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拓宽德育途径注重德育实效 下一篇:概念的掌控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