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民族文化价值综述

时间:2022-09-04 10:49:37

青少年学生民族文化价值综述

一、青少年学生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缺失的表现

由于市场经济导致利益主体多样化,带来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促使人们对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疏离。青少年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他们在认知方式、情感归属、心理状态等方面尚未成熟,很容易造成民族文化价值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的缺失,没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没有了自己的民族个性。青少年学生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对传统民族文化信仰的疏离。一个国家和社会要向前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的凝聚力、国家的团结。民族凝聚力则来自于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信仰。民族传统文化信仰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数千年来人们的智慧结晶,是凝聚民族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而当代青少年学生确实存在但又不易觉察甚至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对传统民族文化信仰的失落或疏离。对于“看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随着世人追求利益而丧失,你有什么看法”的调查研究中,认为“没感觉”的有23人,竟占了7.8%;认为“无意见”的也有17人,占5.8%。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青少年学生素质培养可有可无”的占了近5%,认为“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竟然占2.8%。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信仰的疏离,意味着社会稳固的道德基础的破坏。而民族文化信仰危机一旦与社会经济问题交织,由此导致的必然是国家和社会的危机。其二,对传统民俗文化认同的淡化。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我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西方文化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渗透。现在,大部分青少年学生淡化了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取而代之的是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他们会精心地装点圣诞树,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西方的话题,一味地追求西方节日的“前卫”。在相关调查研究中,对于“您的家庭还会参加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吗”,选择“会”的仅占22.7%,“偶尔会”的占47.4%,“不会”的占29.9%。对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对于您来说的意义”中,认为“传统节日意义重大”的占32%,“单纯的假期,与其他假期没有什么区别”的占21%,“没有节日气氛,缺乏传统文化底蕴”的占44%,“一种形式,忙于应酬,又累又烦”的占3%。青少年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如果他们都淡忘了传统节日,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也就很淡,我们的民族精神又如何弘扬和传承下去呢?其三,缺乏对民族文化认同的肯定。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够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和鉴别能力,提高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但在多元文化构成世界新格局的今天,在西方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充斥下,很多学生热衷于过洋节,品洋味,而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却知之甚少。对于“你觉得本民族的服装、文学、艺术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你会积极地去学习吗”的调查中,选择“会”的占37.5%,选择“偶尔会”的占50.2%,选择“不会”的占9.6%,选择“没意思”的占2%。民族文学、民族服装、民族艺术逐渐被遗忘或边缘化,以致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被埋没,如此造成恶性循环,民族文化在边缘化中消失。

二、构建青少年学生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途径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植根于各民族深厚的土壤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所谓多元,是指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所谓一体,是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是各民族文化有机的统一整体。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前进的重要支撑和力量。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加快各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快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首先必须形成民族文化价值认同。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对青少年学生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第一,加强立法,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首先,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出台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在政策导向、宏观调控、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弘扬和发展,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看作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对全国各地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调查,掌握情况后分类进行保护。再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做法和体制机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环境对民族文化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环境对人们的文化生活起着微妙的作用”,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一定的生存环境。政府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首先必须恢复或保护民族地区正常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民族地区的生存环境得到保护,才能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青少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淡化和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原因是不能回避的,那就是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还做得不够。在当代青少年学生中进行传统民族文化的伦理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多年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目前一些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培养培训,形成一支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从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第三,增设相关选修课程,拓宽青少年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渠道。学校应增设有关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选修课程,拓宽青少年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渠道。既然是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应该是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增强其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不应该以考核的形式来审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挫伤学生选课的积极性。教学活动应尽可能丰富,教材内容应尽可能广泛,可以涵盖各民族的饮食、服饰、建筑、歌舞、乐器、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学校应该努力做到使选修课成为青少年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成为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窗口。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不断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有效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第四,举办讲座与文化节等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氛围。邀请一些资深的民族文化教育学者,定时开设有关民族文化的讲座。通过此举,让青少年学生更加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领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感知民族文化独特的魅力,进而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促进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另外,每逢传统文化节日,学校可以在校园内组织相应的文化节活动,利用这个机会,在传统节日组织相应的文化节活动,吸引鼓励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向他们介绍相关的传统文化由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节日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历史价值,给予他们精神上的熏陶,增加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第五,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传播民族文化。学校应该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如校园广播、电台、宣传栏等,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的宣传教育。此外,学校还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民族文化宣传。“要让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网络已逐渐成为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渠道,对青少年学生身体发育、心理品质发展以及人格的形成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来传播民族文化。网站定位于民族文化传播的公益性网站,以传播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明、传递民族信息为宗旨,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民间手工艺品、饮食文化、服装、艺术等,有效增强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力,不断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普及,引发青少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和理解。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普及。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少数民族人口存在,所以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营造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氛围,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普及,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通过社会实践,目的是让青少年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进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社会实践除了能够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更能唤起大家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意识,吸收更多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为家乡的人们传递更多的信息。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国的文化多样性,是每个青少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只要大家都能切实行动起来,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定能绽放出其独特而熠熠夺目的光彩!总之,构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价值认同,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刘莹莹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上一篇:微探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与措施 下一篇:现代美学话语空间与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