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09-04 06:00:50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探索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其中,身体健康、体魄健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重视体育教育。上好体育课,是重视体育教育的最基本的体现。有上好体育课,就必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研究、探索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体育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游戏教学就是有效方法之一。游戏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获得快乐,二是增强学生体质,三是发展学生智力。学生快乐才会感兴趣,才会达到后两个目的。采取游戏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学的单调重复,让学生始终对游戏充满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简单机械的重复,或依照参考书的方法设计上课,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注重鼓励、表扬、启发学生,而是以批评指责为主,就会挫伤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分析、研究所选教材的可变形式,设计多种调整措施,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游戏方法,使其更具有激励性。

二、设计好教学情境

依托教材,挖掘有价值的相关内容,结合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把情景教学故事化,更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有趣文章。教师可以把这些文章融入体育教学。例如,一年级语文教材《雪地里的小画家》,提到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和青蛙五种动物。当学生学完这一课后,体育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上一堂“动物动作表演”课。以课文内容为起始点,引出动物形象模仿赛、模仿动物走、模仿动物跑和动物快跑接力赛四个小主题,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快乐的锻炼,主动学好跑跳等基本动作。可见,新课程倡导的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融入情景、主动学习,达到自主与合作有效结合的目的。故事情境教学弥补了传统情境教学的不足,让体育教学更有效。

三、场地器材要促进有效教学

体育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室外,在操场或跑道上上课。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在场地上“图画”出上课所需要的活动路径,也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又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比如,用线条装点场地,投学生所“好”,“打扮”他们的学习环境,激发运动兴趣,维持上课的注意力。再如,在操场上画心脏图及血液循环图进行耐久跑练习,既锻炼了学生耐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认识;学生有了浓厚兴趣,自然就提高了练习效果。

四、要注重有效评价

运用贴近小学生情感的语言艺术,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激励学生,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课的进行阶段和课的结束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提出学生练习中动作的优缺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认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要时常以“表扬式”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其树立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努力改变学科本位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欢快的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运动、自主健身和自主发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东一路小学)

上一篇: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下一篇: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