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收益研究――积累人力资源

时间:2022-09-04 03:13:30

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收益研究――积累人力资源

摘要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人力资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说明教育投资促进人力资源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源 教育投资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 Accumul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LI Xinying, CHENG Yun

(College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d levels of education, human resourc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an economic point of view, through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dicating that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promotes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human resource; education investment; economic growth

人力资源作为一个经济概念的出现,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的人力资源论指出:“人的劳动能力也是一种资本,可以带来收益”,①使其被纳入了经济理论分析和研究的主流,并在专业论著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有关研究显示,是否受过教育,受教育的程度、性质对劳动生产率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没有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小学文化程度的能提高劳动生产率43%,中学文化程度的提高108%,大学文化程度的提高300%。②当今,人们普遍认定,知识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最稀缺、最重要的资源;而人力资源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力资源不同于传统生产中的劳动力,它强调的是知识带动收益。教育是决定人力资源未来收益的重要变量,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源投资的核心。随着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1 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的概念界定及其关系

1.1 教育投资的概念

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源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而是要消耗一定量的金钱和其他稀有资源。③高等教育能够把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事社会劳动所必备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换言之,要得到它,必须进行相应的投资。教育投资即教育投入,是指国家、集体、个人直接间接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的货币表现形式。④教育活动的进行,必须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为前提,也就是说,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这种人力和物力便是指采用货币的表现形式,即是财力。

1.2 人力资源的概念

1.2.1 从内涵上看

(1)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或者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2)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被企业所利用并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1.2.2 从特征上看

人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资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以下性质特征:(1)时效性。任何有生命的活体都有其生命周期,因此,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和使用都要受到时间的制约和限制。人力资源的长期闲置或者学非所用,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要用当其时。(2)能动性。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不同,人力资源既是开发的对象,又是开发的主体。人力资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不是被动的被开发利用。人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可能性以及自身条件和愿望,有目的地确定活动的方向,创造性的选择自己的行为。(3)增值性。人力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创造财富;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更新,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使组织实现价值增值。

1.3 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消费品,但更是一种投资品。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数量的庞大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优势,要想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就必须依托于教育和相关职业培训,使得劳动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育投入资金、物力、时间,这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投资成本,尤其是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稀缺的、不可逆转的、不可复制的资源,投入之后形成沉淀成本。⑤人力资源论强调的就是教育投入提高人的能力,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总产出的规模,也使个人能获得收益和满足。而人力资源的提升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对于教育投资的信心和关注,使其加大教育投资的比例。所以,作者认为,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之间存在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2 人力资源的经济收益

2.1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许多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不同程度的认可教育对于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舒尔茨在1961年对美国1929-1957年间的教育投资增量的收益率作了测算,发现美国的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⑥丹尼森(Dennison)采用因素分解的办法,计算出美国1922-1957年间的经济增长大约有20%应归功于教育。⑦桥根森和弗朗梅尼(Jorgenson and Fraumeni)对美国1948-1986年的增长进行核算表明,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经济增长的26%。⑧教育投资通过改善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看。从短期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使其在对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资源的浪费,从而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果也产生影响。投资结构不合理、经费使用效率低下在短期来看,是不仅不能发挥出教育资源所应带来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对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存在双向的长期因果关系的。教育投资的增加,使教育通过知识演变为知识经济,促进劳动力的技术含量增加,促进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投入必然也会不断增加。

2.2 高等教育的投资成本

从1994年实行高校收费双轨制,至1997年并轨以来,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呈不断上升趋势,意味着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加。普通高等学校学费大多定于5000元左右,再加上住宿费、餐饮费、交通通信费、文化娱乐费等其它费用,一个大学生的开销,每年要在1至2万元左右。虽然高等教育投资在家庭支出中占非常大的比重,甚至是有的家庭投资的全部,但是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越来越重视。正如贝克尔在《人力资源》著作中表达的这样一个观点:“人们为自己或孩子的教育花费不仅是为了目前的满足,同时也考虑将来的满足。”

对于个人而言,接受高等教育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投资费用可以从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方面分析。直接成本是接受高等教育时而直接发生的货币支出,是为了“购买”大学服务而支付的价格。由于政府的政策对高等教育的直接成本影响很大,在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国家,投资成本不同。间接成本是指个人为了接受高等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或者其他可能带来收益的行为,也称作机会成本。在现代的研究中,把个人为了获得学历或学位而付出的努力、承受的压力和紧张状态也作为间接成本计算。

2.3 高等教育投资提高人力资源,带来经济收益

舒尔茨在论证经济增长之谜中曾指出:“大量的数字表明,国民收入的增长比国民资源的增长要快……与用于产生收入的土地、实际劳动量和再生产性资本的数量三者结合起来的数量相比,美国国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速度要高的多。”⑨根据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两者理应相当,因为产出的增长只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舒尔茨认为,在进行经济分析时,我们漏掉了重要的使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那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

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投资收益通常可以用工资的表现形式来做初步计量,人力资源所导致的工资差别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其一,人力资源投资对个人的回报和补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力资源投资是造成劳动者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劳动者所选择的教育投资不同,直接反映其文化知识和技能含量的不同,含量低者竞争力相对较低,工资收入也必然低于含量高者。如专业技能人员所获得的高工资,可以解释为是对其人力资源投资的回报,即是对其受到的教育的回报。其二,从社会经济发展上看,对劳动力的需求是高素质、低数量。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劳动力市场上,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需求是呈递增趋势,而对劳力工作性质的人员的需求呈下降趋势。人力资源的这种供需关系,决定了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源的主要地位,从而可以看做是高等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起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梁丕恒.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1):85-87.

②赵继红.教育培训及人力资源开发[J].经管视线,2010(24):81.

③吴进红,孙明.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0):12.

④孙红涛.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政策历史回顾、价值分析及启示[J].高教研究,2009(1):29.

⑤夏再兴.我国教育投资的“怪圈”[J].教育与经济,2005(2):45-47.

⑥Schultz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1).

⑦Denison,E.F.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lternatives before Us[R],New York: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1962.

⑧Jorgenson,D.W.,B.M. Fraumeni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U.S. Economic Growth,Scandinavian[J].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4).

⑨郑兴山,范利民,黄红灯.大学知识资本的管理创新[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