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评述

时间:2022-06-09 03:08:31

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评述

摘要 文章通过案例阐述了人格障碍的三种诊断标准,比较了他们的异同,进而总结了人格障碍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特征,并简单陈述了人格障碍的成因以及治疗方法,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以后人格障碍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The Psychology Study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LIU Fei[1], WANG Enguo[2]

([1]Civil Aviatio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3;

[1] Institute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He'nan Unversity, Kaifeng, He'nan 453000)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three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diagnostic criteria by cases, comparing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hen summed up the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cognitive, emotional, will, behavior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simple statement of the causes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treatment, and finally made disorder research after a trial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Key words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diagnosis criteria; psychological factors

1 案例

陈伟聪(化名),男,20岁,一年前违反校纪被退学,现无业。前不久,因涉嫌用刀片伤人而受审。该男子和他的一群朋友,不爱读书,被人瞧不起,因此他们就欺负弱势社群,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经常对智障人士进行羞辱、打骂。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没有道德观念,喜欢用激烈的行为证实自己的存在,他们挑战社会,为了追求刺激为了满足他们不平衡的畸形心态,他们会越玩越刺激,以致于多次拿刀片在闹市伤人而被捕。陈伟聪是具有人格障碍的,具体是哪一种还需要分析。

2 人格障碍的定义

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简称APD),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APD是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最为重视的。患者的可能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情绪的爆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和他人冷酷、仇视、缺少好感和同情心,缺少责任感,缺少愧疚悔改之心,不会顾及公认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法律准则,通常会出现行为,曾经的挫折与惩罚不能对他产生引以为戒的教训,基本没有罪恶感和焦虑感。患者会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知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也无妄想或幻觉。通过案例可以看出,陈伟聪符合APD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确诊。

3 确诊人格障碍

3.1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人格障碍的确诊标准

最新的DSM-IV-TR中,对APD的诊断侧重于人格障碍者行为的描述,确诊标准为:A.发生的时间是在15岁以后,通常会有三项(或以上)对他人的权利忽视和侵犯的表现:(1)反复出现不遵守法律及社会规范,最终导致被逮捕的行为。(2)欺骗与诈骗。出现经常性的说谎,使用假名,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进而反复不断地欺骗他人。(3)做事毫无计划并且易冲动。(4)经常性的易怒容易反复出现侵犯性与攻击,如打架斗殴等。(5)做事不考虑后果,经常无视自己或者他人的安全与生命。(6)通常不能持续性的进行一种工作,并无视经济责任。(7)不懂得愧疚,在伤害他人之后,毫无愧疚可言,仍然觉得无所谓或者心安理得。B.行为人通常超过18岁。C.行为人在15岁之前,曾经有过品行障碍发作的记录。D.的行为不只是发生在一次躁狂症或者精神分裂症中。

对于以上描述的这些行为在15岁之前出现一直延续到18岁被称为行为障碍(18岁以后,行为障碍诊断应当改为ASPD);如果18岁之前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但在成人时却出现,应当诊断为成人行为。

对于陈伟聪的犯罪行为可以使用DSM标准来诊断。可客观测量的行为和特殊行为特征是DSM-IV标准强调的主要内容,并没有在人格特质和行为上进行人格性的区分。Andrews表明,DSM-IV中关于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缺少特异性的,而更多的研究者和临床人员只是将PCL-R作为对人格障碍的评估条件。通过以往的研究表明,人格障碍与犯罪行为之间仅是存在必然联系而非因果关系。相比之下Cleckley和Hare的诊断标准就更多的是人格的判断。

3.2 Cleckley和Hare的诊断和评估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Cleckley在《正常的假面具》中对人格做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16条标准:(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者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印象不错。(2)基本不会出现非理性的精神病状,更不会有幻觉,妄想或者其他思维障碍。(3)不会出现神经症性焦虑的症状;通常所敏感的情绪感觉不能体会。(4)缺乏责任感,更加不可靠。(5)缺少真实感和忠诚。(6)缺乏内疚感,通常没有后悔之心,更没有羞耻之感。(7)有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8)判断的能力比较差。(9)病态性的自我中心,自私,缺少真正的爱和依恋能力。(10)通常会对重要时间的情感反应冷漠。(11)缺乏洞察力,并不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12)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会出现不适应的反应。(13)经常做出古怪的同时令人讨厌的行为。(14)基本上不会企图自杀。(15)过早的,随意,随便,轻浮的性生活。(16)对自己的生活无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做过计划。他们的犯罪行为通常都是也是突然式的迸发,并非在严谨,细致,周密的计划下进行的。

上述这些人格的行为多数是在青年时期就已经表现,最晚不会迟于25岁。在上述特征中,特别重要的是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一般来说,人格障碍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30岁以后大约有30%―40%的患者有缓解或明显的改善。

Hare在Cleckly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20个项目的检查清单PCL-R。具体内容如下:(1)相貌俊朗,能言善辩;(2)无限制的夸大自己我价值;(3)易怒,易烦,易厌;(4)非常规性撒谎;(5)习惯指示他人,同时也缺少应有的忠诚对别人发号施令;(6)缺乏愧疚感;(7)情绪表面化,不懂得深层情感;(8)没有同情心;(9)只是一味的依赖他人;(10)没有自制力,脾性急躁;(11)随意的性生活;(12)早期的行为混乱;(13)缺少长期的生活计划和打算;(14)冲动;(15)缺少责任感;(16)缺少忠诚,长久的婚姻关系;(17)反复不断的犯罪行为;(18)少年时就已经出现犯罪行为;(19)甚至对自己的行为都缺少责任;(20)发生各种没有动机的犯罪行为。

Hare依据次评估标准对监狱中的犯人做了检测,使用3级评分标准记分:0分完全不适用;2分完全适用;1分可能适用或可能不适用。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诊断标准,另外,在2001年,我国精神病学界修订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详细记录了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CCDM诊断标准与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版(DSM-III-R)的诊断标准是相近的。

综上所述,虽然APD在犯罪人口中是相当常见的,但是患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个体在人格上与从事犯罪行为的罪犯在动机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诊断和预测方面,APD的有效性是有限的。相反,利用行为和人格特征的PCL-R分数,在矫正结果、机构适应、重新犯罪等方面则具有可观的预测效度。

4 型人格障碍者的心理特征

型人格障碍者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为经常性的人格异常,主要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人格严重异常为特征。

4.1 型人格障碍者的认知特征

认知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人格障碍者的认知能力较好,智力正常,但他们通常是全凭个人的冲动好恶行事,无自知力,并不能从失败的经验中吸取经验,这种行为表现出一种持久性的病态模式。

4.2 型人格障碍的情感特征

人格障碍者:情感肤浅、冷漠,缺乏同情心,羞耻心,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有罪恶感或者自责,惩罚对于他们没有作用。对朋友毫无信用,对妻子(丈夫)不忠诚。在感情上,以自我满足为出发点,与异往不认真,不付出真心与爱情。行为缺乏目的性,猎获新奇和追求刺激,常是人格障碍者的一种驱动力。

4.3 型人格障碍的意志特征

自制力的构成是决策时的独立性,果断性和执行时的坚定性,这些也是构成人的意志的稳定的的主要方面。而人格障碍者表现出独断专横、固执己见、我行我素、执迷不悟和孤注一掷等极端特征,又常常作出种种攻击性、破坏性、挑战性、欺诈性、幻想性或较严重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5 人格障碍的成因

关于APD的形成原因,主要有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其中,生理学的研究集中于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关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就是在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学派、社会学等观点。每一种研究都有其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APD的形成原因的仍然是存在争议的。通常认为,生活在破裂的家庭、或者从小被遗弃的儿童儿童,同时,从小缺乏父母在生活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近年来,各种观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整合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因此,对障碍人格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探讨人格和行为形成的机制以及其内在的结构。

6 人格障碍的治疗

APD是公认的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之一,是由于现在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因,因此也就有很多的治疗方法,但是很少有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和有效的追踪研究,也就难以决定那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即使如此在心理学的治疗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有四种: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个体治疗(individual therapy)、团体治疗(Group therapy)以及激动治疗法(agitation therapy)。

7 人格研究的发展趋势

针对目前APD的研究,提出了跨文化研究,对内在结构的研究,整合性质的治疗方法,改进国内APD的研究的研究趋势,以便能真正了解APD的成因,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发现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雪著.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346-350.

[2]Hare,Robert,Psychopathy an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 case of diagnostic confusion.Psychiatric Times,February,1996.Vol.XIII,Issue 2.

[3]陈利.人格的特点与犯罪预防[J].法学论丛,2010.9:66-68.

[4]刘邦惠,黄希庭.国外人格评述人格评述 [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253-259.

上一篇:论黑格尔的婚姻不属于契约理论的合理性 下一篇:广西高校日语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