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0-10 10:42:09

摘要 了解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并分析其成因,根据班级德育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即用正强化建立和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用负强化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并采用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中职生 良好行为习惯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ad Behaviors of

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CHEN Huafeng[1], ZHANG Xi[2]

([1]Zhuhai City Polytechnic,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2]Conghua High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00 )

AbstractExplor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bad behaviors of 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with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behaviors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s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s. That is to say, positive reinforcements are used to build and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good behavior while negative reinforcements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bad behaviors. Meanwhile, the fully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family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

Key words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s; countermeasure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①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生的重要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一种有效的道德资本,而不良习惯就像是一笔偿还不清的债务。这说明了习惯在儿童的道德培养和教育上的重要作用。

中职生正处于从幼稚至成熟阶段的过渡期即心理断乳期,若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使中职学校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为此本文从了解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入手并分析其成因,再根据实践经验提出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1 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据调查,中职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比较严重,而心理问题则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不良的行为习惯。笔者曾对一年级某班进行过调查,发现其不良行为习惯有:(1)怠惰行为: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对学习不感兴趣,无故旷课,还有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抱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2)自控能力差:好表现自己,不顾及别人的利益与感受;做事虎头蛇尾,缺乏责任感,无毅力、无耐心与恒心,痴迷游戏机与网络;(3)欺骗:说谎、考试作弊、欺骗他人;(4)逆反行为:部分学生顶撞老师、家长及他人,不服从管教;(5)其他不良行为:吸烟、恋爱、心理承受力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这在部分学生中表现较为严重。

2 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2.1 学生自身的因素

中职生正处于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阶段,在心理发展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伴随着心理冲突,而这些心理冲突就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部分学生由于社会化过程迟缓,社会成熟度低,认识能力有局限,是非观念淡薄,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行为的对错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缺乏明确的纪律观念与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等等,这类学生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诱惑或影响而形成不良行为习惯。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升入普通高中而选择了职业教育,其内心世界非常不稳定、不平衡,也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

2.2 家庭的不良影响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形成中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不良的家庭环境成为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滋生的温床。家庭中父母离异或父母间紧张的冲突关系会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背景,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其自身素质存在缺陷不能对孩子犯错及时纠正,甚至会采取默认的态度,会使学生在犯错误时缺乏耻辱感和罪责感。

2.3 学校工作上的缺陷

学校有时由于教育观念或教育方法上的缺点也可能给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造成机会和条件。有些学生在初中长期受到学校、老师、同学的歧视而没有自信心,认为自己这辈子就是一个无用的人。有些教师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纵容无视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

2.4 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使一些学生的心理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各种恶习的人特别是不良玩伴腐蚀着学生。

3 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教育对策

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格尚未完全定型,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所以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德育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我们从班级德育教育的实践经验出发,合理地利用班级的积极习惯去影响甚至克服消极习惯,运用负强化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进行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3.1 运用正强化建立和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强化是指某种刺激与机体反应之间联系的手段。③正强化是指刺激某种行为,使此种行为习惯伴随着愉快的结果,这种行为习惯就得到了正强化,该行为习惯就可能反复出现。运用正强化增强和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有:

(1)重复练习:重复练习就是利用多次重复和反复训练的强化措施,使学生逐步形成习惯性的行为模式。重复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如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就是在不断的重复和练习的基础上从服从向习惯过渡的,使这种行为趋于自动化。

(2)示范模仿:示范模仿就是选择良好的榜样,作为学生效仿的对象,使学生学习模仿榜样的行为,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3)严格管理:为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渗透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才能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贯彻和执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风气影响:形成优良的集体,使学生在良好的集体风气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可以利用军训期间对学生进行教育。从一系列的活动中确定班级目标,即严的纪律、家的感觉、活的氛围,并成为有爱的班级。围绕目标,制定了班风、班纪,并公开竞聘班干部,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据可循。

(5)持久训练:良好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慢慢变成习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如针对不会学习或学习上缺乏自信的、不会与人相处的、有攻击的、有破坏行为的及经受不起困难挫折的学生分别开展不同的心理辅导。通过心理辅导活动,把他们不良的习惯经过训练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

上一篇:教师培训中需要注意的心理问题 下一篇: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收益研究――积累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