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发展意识汇报

时间:2022-09-04 03:11:08

城镇发展意识汇报

**县小城镇建设工作自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紧紧围绕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力贯彻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依法组织小城镇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基本拉开我县新一轮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布局。

近几年来,全县全面开展了新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全面完成了全县中心村规划的编制;及时编制完成近期建设项目的详细规划,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部分镇数字化地形图的航测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好创建新型示范镇活动;中心村试点工作迈出新步伐;房地产开发企业得到培育;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设施进一步提高档次;小城镇管理力度不断加强,环境面貌较快改观。各镇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积极整治镇容镇貌,全县城镇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各镇围绕创卫,重点实施镇区硬化、绿化、亮化和改水改厕等工作,使小城镇硬件设施迅速完善,整体建设水平较快提高。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提高村镇建设管理队伍的素质。

**县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少数镇对按照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认识不足;城乡建设资金缺乏;以政府为主的城镇投入机制难以满足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小城镇建设缺乏特色、品位不高;城镇配套设施不到位,总体功能不全;规划行政执法阻力较大,实施较为困难。

为打造小城镇建设精品,加快全县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1、广泛发动,大造声势,形成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浓厚氛围。当前加快城镇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在全县上下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和工作发动,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对全县城镇建设作出认真总结和部署,不失时机地对城镇建设进行“升温加压”。进一步造好声势,营造氛围,达成共识,把加快城镇建设的客观要求迅速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实践。同时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强化考核。

2、抓住龙头,注重标准,切实抓好城镇规划工作。着力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起点高。修编新一轮城镇规划,要有远见卓识,舍得花代价、请专家,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必须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不囿于现有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增强规划的超前性。注重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把土地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纳入规划之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的共同进步。在新一轮小城镇规划修编结束前,对小城镇内的建设项目从严控制。对必须建设的项目进行多方位的科学论证,以避免与修编后的小城镇规划相矛盾。二是特色鲜明。各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历史背景和人文条件不尽相同,决定了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千差万别。因此,修订小城镇规划时将抓住各镇优势,体现个性,科学定位塑造鲜明的特色。三是功能齐全。按照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的要求,注重功能的完善和配套,调整不合理的布局结构,规划“工业区、商贸区、文教区、居住区”等不可缺少的功能区,增强综合功能。

3、加快重点镇的建设。加快重点镇的发展,对带动全县小城镇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推进重点镇建设,须十分注重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把重点镇作为信息、技术、加工、流通的依托,加快农业产业化经济的步伐。引导各镇的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经营和聚集效益,促进产品和产业升级,加快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研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重点镇适当扩大规模,在政策、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各界进镇投资和兴工经商。引导重点镇从本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明确定位,向工业型、贸易型、旅游型等不同方向发展。切实提高重点镇规划设计水平,提高建设品位,多创精品。加强电子、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市场、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用设施建设,多方面增强重点镇对人流、物流、信息的集聚和牵引功能。

4、精心设计,加强配套,提高城镇建设水平。面向新世纪的城镇建设,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体现时代要求,树立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的新观念。一是提高设计水平。把城镇建筑作为艺术精品来对待,作为景区景点来开发,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一批“一镇多品、一品一景、一品多景”的具有现代气息、体现时代特色的城镇,不断提高档次和水平。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按照总体规划,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重点区域实施配套开发,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建一片成一景,尽快形成局部现代风貌的新型小城镇。以南京市“三城九镇”建设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狠抓典型示范,以示范样板带动和促进小城镇建设。重点加快集镇道路、给排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彩化、香化“六化”工程建设,尽快形成“硬路相通、绿树相连、路灯相接、美景相映”的小城镇新形象。三是进一步改善集镇形象。通过强化管理,不断提高镇容镇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群众性创建文明城镇活动,调动多方面力量,共同抓好小城镇管理,创造优美、整洁、有序的城镇环境。四是加强村镇建筑市场管理。坚决贯彻执行《建筑法》、《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的有关法律法规,集镇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建设程序依法办理项目报建、招投标、质监、监理等手续,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5、拓宽思路,大胆探索,不断深化“三项”改革。促进城镇建设的发展,必须增强经营城市的理念,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使城镇建设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一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按市场化运作规律,在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创造农民进镇和经商的条件,制定鼓励农民进镇的优惠政策,把富裕的农民“请”进集镇,放开、放手依靠社会力量来投资城镇建设,逐步实现由集体经济唱“独角戏”到集体民营“大合唱”的转变;向政府投资、社会筹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开发、经营的格局转变。可以尝试把集镇基础设施推向市场,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二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采取综合措施,用好、用活、用足土地政策,解决好城镇建设用地问题。千方百计发掘土地供应潜力,充分有效地利用城镇空间和闲置土地,想方设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因地制宜走好土地复垦置换之路,满足城镇建设必要的用地需求。尽快将土地使用权出让从过去以协议方式为主,转到以市场机制供应为主上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公开化、市场化程度,努力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真正使土地收益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三是加快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尽快在全县全面推开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凡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实际居住在小城镇的人员,都应允许其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同时制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进镇参与小城镇建设。

上一篇:基层组织工作汇报 下一篇:产业集群发展思考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