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文教材中的“酒”

时间:2022-09-04 02:53:44

品味语文教材中的“酒”

文学与酒天生结缘,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着浓浓的酒香。中学教材中,酒香四溢的诗文也为数不少,品读其酒,尤觉意蕴丰厚。

一、以酒作为塑造形象的道具

以酒作为塑造形象的道具,能塑出弥散着酒味的栩栩如生的各类形象。落魄文人孔乙已,以穿长衫的身份只能站着喝酒,直至被人打折了腿而坐在地上喝酒,他边饮边聊,还用手指醮了酒教人识字,以仅有的一点下酒菜逗孩子乐,如此等等,反映了他受科举毒害,迂腐而不失善良的特征。“五柳先生”陶渊明“性嗜酒”、“期在必醉”,性格率真直率,洒脱不羁。《湖心亭看雪》中张岱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独往湖心亭看雪,并与“客”对饮,其独抱冰雪的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可见一斑。

二、以酒作为情节发展的契机

以酒作为情节发展的契机,能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完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正因为林冲外出喝酒,才会见得古庙,也正因为有酒在山神庙中“慢慢地吃”,才会听得陆虞侯等人奸谋真相,而杀贼上山。《智取生辰纲》中,吴用等人巧设贩枣、卖酒的圈套,让杨志来钻。他们采用瞒天过海(伪装客商)、暗渡陈仓(走小路)、以逸待劳(林中休息)、声东击西(吴用下药)、浑水摸鱼(偷酒)、抛砖引玉(送枣)、欲擒故纵(不肯卖酒)等策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使杨志一行疲于应付,最终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一步步将情节推向高潮。至于到底在哪一步酒里下了蒙汗药,最后才倒叙出其中的种种情状,使吴用妙计真相大白,解除悬念,使情节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

三、以酒作为交际的手段

以酒作为交际的手段,能展示人物间复杂的关系。《过故人庄》中“我”拜访朋友,两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谈话投机,感情融洽,“我”与故人的亲密关系由此得到很好体现。《醉翁亭记》中众宾客与欧阳修一起饮酒于醉翁亭,“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宾主之间无拘无束的关系得到了形象的展示。《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宴请群雄与蒋干,“轮换行酒”、“大笑畅饮”、“舞剑作歌”、“佯作大醉之状”、“呕吐狼藉”则是周瑜巧设奇计,假戏真唱,以“酒”来表明他与蒋干之间的“亲密”关系,麻痹对方,使之入彀,则又是用酒的高招妙极了。

四、以酒作为折射世俗人情的媒介

以酒作为折射世俗人情的媒介,能具体展现时代特征、社会风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景色优美,生活平静。在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桃花源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图景,以此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范进中举》中,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范进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发榜那天早晨范家断粮,只好去集上卖鸡。在范家如此困难的关头,没有一位乡邻前来过问);中举后对他热心帮忙(拿来鸡蛋、酒、米等招待报录人,又到集上去寻范进,细心照顾他),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点明了范进所处的世风日下的社会环境。

五、以酒作为感情的寄托

以酒作为感情的寄托,能体现人物复杂的情感。李太白怀才不遇“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借酒表达心中郁闷;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借酒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范仲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借酒表达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王维渭城饯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劝酒表达对友人的关切、担忧和难舍难分之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为陈同甫赋壮词,借酒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愤;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三杯两盏残酒”,借酒表达国破、家亡、夫死的哀愁;孟浩然“过故人庄”,欣然“把酒话桑麻”;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定腊酒浑”。此二者借酒抒发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酒入诗文,其香四溢,令人回味。

湖北省汉川市实验中学(431600)

上一篇:一堂难忘的生物课 下一篇:说“粱”道“梁”,“高粱”切莫作“高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