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9-04 01:59:28

浅谈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摘 要:作为教学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保证既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达到总结与强化的目的,又不给学生学习增加负担。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原则

作业是对学习的一种总结与强化的练习。对学生学习来讲,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现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在谈论“减负”,强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不管怎样喊“减负”,只能是“减”去一部分作业,不能让作业成为“零”或“负”。因此,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保证既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达到总结与强化的目的,又不给学生学习增加负担。那么,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呢?

一、坚持专业性原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是小学英语老师进行教学和作业设计的重要参照标准,可以说,我们所有的教学都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的,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也不例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六年级结束时应该达到二级。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对小学生六年级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级别和各级别具体内容做到熟知于心。但现实是很多老师根本不知道这些基本要求。不知道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作业布置自然不会“专业”了。小学阶段,我们必须明白课程标准所列出的一、二级应该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本目标。

1.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

根据简单的指令老师玩游戏,做动作,做事情。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2.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简单的信息可以用简单的英语问候,交换个人、家庭和朋友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坚持作业布置的专业性,了解英语课程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应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前提。

二、坚持层次性原则

因为班级内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发育、家庭教育环境等各方面的不一致,导致班级里的每个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没有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在设计作业中,我们必须坚持面对学生一切,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不同层面通过操作收获不同的知识或能力。一般来说,我们在工作设计的具体工作过程为A、B、C三级。A等级的作业面向少数优秀学生,可以给他们一些拓展性强、灵活性大的练习或者任务,保证他们在“吃饱”的同时能够“吃好”。A等级的作业设计能够让优秀学生满足更高的求知欲望,让优秀学生全面发展。B等级的作业面对的是班级里的中等学生,只要求他们按照老师的作业设计,完成基本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基础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当天的教学任务。B等级作业的设计能够减轻大部分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在做作业时的心理压力,保证大多数学生学有所获。C等级的作业所面对的就是班级里的少数后进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小学英语学习中与教材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适当减少作业数量,降低作业难度。C等级的作业设计能够保证后进生按时完成作业,在心理上还可以增强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坚持层次性原则是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过程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基本尺度,我们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全体学生的有层次性的作业来。

三、坚持适量原则

坚持适量原则是保证小学英语作业既不违背“减负”原则又能达到知识总结与强化的基本前提。小学英语课程相对而言教学任务较轻,学习内容较少,一般而言,一节课学生所学知识点仅仅为几个单词、几句话。对教师而言,这几个单词、几句话都是要让学生掌握的。但对小学生而言,要完全掌握一节课当中出现的需要记忆、理解、运用的单词、语句就比较“费事”了。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部分教学内容作为作业,对应教学目的,对准训练点,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总结知识来实现强化记忆、学会运用的教学目的。适量,一定是适合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用自己的能力能够完成的,既有数量的适度,更有学生规定时间内的适度。不能因为“减负”这个政策要求而降低作业要求,让学生作业成为单纯的抄、写、背、记,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结果自然得不偿失。如果盲目追求数量,采取题海战术,容易造成学生有厌学心理,他们会消极应对,并导致运作效率低。相反,太小的作业量,达不到把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学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契合新课程理念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号BY[2013]G083。

上一篇:高考生“任务型”阅读解题能力培养及考试策略... 下一篇:高一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