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开放题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4 01:44:45

浅谈小学数学开放题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由于开放题起点、层次多,答案不唯一,即使后进生也能得到一些正确结果,激发他们追求成功的欲望,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促使他们思维能力得以锻炼。

【关键词】思维 开放题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33-0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尤为重要,那么,选择什么样的题型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较为合适?答曰:“数学开放题。”

什么是数学开放题?目前,在数学教育理论界对开放题有不同的理解,尚无统一定论。一种认为凡是具有完备的条件和固定答案的习题,称为封闭题;而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的习题,称为开放题。另一种观点认为,封闭性题是指条件恰当(不多不少)答案固定的习题。开放性题是条件多,需选择或条件不时需补充和答案不固定的题。笔者认为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的答案不唯一或者有多种解法,就称这个问题为开放题。例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练习:寄往本地的信要买8角邮票,怎样付8角钱?

由于开放题起点、层次多,答案不唯一,即使后进生也能得到一些正确结果,激发他们追求成功的欲望,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促使他们思维能力得以锻炼。

综上所述,笔者从以下几点论述:

一、开放题对深刻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抽象与概括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操作的问题,能为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只平底锅上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解:因为这只平底锅上每次可烙两张饼,所以容易想到:先把两张饼一起烙,需6分钟;再烙第3张,仍需6分钟,共需12分钟。但这不是最省时间的办法。因为每张饼都有正反两面,3张饼共6面,3分钟可烙2面,烙6面只需9分钟。这样从物体抽象到面,从而概括3张饼6个面,9分钟烙完。

二、开放题对灵活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中随机应变,不为习惯性思维束缚的能力。要求在遇到问题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自觉地、灵活地变换自己思考角度和思考方向,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要善于对数学现象或数学过程灵活地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高精度的提炼,以形成较强的迁移能力。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设计问题时应注意:①设问的角度要灵活;②问题要含有多个答案或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寻找这些答案或方法需要学生作发散性思维操作;③问题具有迁移价值。具体可设计“发散式”、“ 辐集式”、“变换式”等数学问题。

1.发散式问题。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期寻求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的思维方式。例如:在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二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拔,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把设计问题的思维启发点立足于乘法的意义上,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去思索,从而达到思维训练的效果。

2.辐集式问题。辐集式思维是以某个对象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将思维指向中心点,以达到解决核心问题的目的。例如利用分数解决问题: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梨有120千克,____■,苹果有多少千克?①补:苹果是梨的■,列式:120×■。②补:梨是苹果的■,列式:120÷■。③补:苹果比梨多■,列式:120×(1+■)。④补:苹果比梨少■,列式:120×(1-■)。⑤补:梨比苹果多■,列式:120÷(1+■)。⑥补:梨比苹果少■,列式:120÷(1-■)。以上问题都围绕是否求单位“1”,从不同方向训练学生的思维。

3.变换式问题。即变换设问的角度或方向,或通过增减问题的限制因素和条件,使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解答问题。例如:判断:⑴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则剩下的长。⑵两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则剩下的长。⑶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米,第二次用去的多。该类问题能为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学会随问题的条件、角度的变化灵活地解答问题。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应作相应的变化,同样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开放题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的创造性是人类共有的思维类型之一,是每个人或高或低,或显或隐都具有的一项基本素质。例如:一根竹竿,从一头量全长的■作记号A,从另一头量全长的■作记号B,AB之间的距离是66厘米,这根竹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一般想法是:1-■=■,■-■=■,66÷■=120(厘米)。创造性思维:■+■=■,■-1=■,66÷■=120(厘米)。

数学教学中设计带有创造性思维问题时应注意:学生需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依据,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多在总复习阶段进行。注重开放题的设计与教学,有助于我们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参考资料: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第15页。

[3]王万祥,《中学数学习题理论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版,第25页。

[4]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0页。

[5]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12页。

上一篇:交通肇事犯罪研究 下一篇:通过作文评价培养中专学生的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