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犯罪研究

时间:2022-10-22 08:29:44

【前言】交通肇事犯罪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概念 无论行为主体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主观心态如何,只要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对危害不特定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心态为过失,并且达到了对交通事故承担责任及危害结果规定标准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这里的交通事故主要是指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发生的,行...

交通肇事犯罪研究

摘 要:与交通肇事有关的犯罪因其内容不同,对行为主体的定罪也不尽相同。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对危害不特定人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安全的主观心态为过失,并且所承担责任与危害结果均达到规定的起刑标准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对危害公共安全的主观心态为故意或间接故意的,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关键词:交通肇事;危险驾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098-02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也基本呈上升趋势,虽然有关部门对交通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强,有效地阻止了这种趋势的发展,但每年交通事故仍然徘徊在50万起左右,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危险驾驶罪以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应用,不仅从法律层面加大了对交通肇事行为的惩处力度,而且对行为人如何定罪量刑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交通肇事罪

(一)概念

无论行为主体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主观心态如何,只要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对危害不特定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心态为过失,并且达到了对交通事故承担责任及危害结果规定标准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这里的交通事故主要是指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发生的,行为主体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至于什么是公共交通管理范围,有关法规及司法解释并没有具体说明,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规定,其范围应当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理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共通行场所的道路交通,以及在我国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内的水路交通。

(二)犯罪构成

该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交通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法规,且对交通事故承担责任及社会危害结果达到了相关规定标准;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对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肇事者;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这里的过失是指对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观心态,而不是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主观心态。

(三)认定及处罚

1.根据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对事故负主要或全部责任,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并且具有饮酒或吸食后驾驶机动车、无驾驶资格、严重超载驾驶机动车等6种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2.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对事故负主要或全部责任,造成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或者造成公共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2)对事故负同等责任,死亡3人以上的。

发生交通肇事后,对于机动车负有管理职责的单位领导、车主或者承包人指使、强令驾驶人员违反有关交通规章制度驾驶机动车,并且达到了交通事故罪规定的应当承担责任及对人和财产危害结果的标准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3.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主体在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重大交通事故后为了摆脱法律对其追究责任而擅自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1)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或主要责任,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2)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且死亡6人以上的;(3)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或主要责任,对造成的其他公私财产直接损失,无力赔偿额在60万元以上的。

4.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主体为了摆脱法律对其追究责任而擅自离开事故现场,致使被害人因此得不到相应的救治而死亡的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负有管理职责的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的车主、承包人员或乘车人员指使肇事者擅自离开事故现场,因此而使被害人得不到相应的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这里的“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并不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而是按照交通肇事共犯所犯的罪行定罪处罚。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过失心态并不希望发生危害结果,不可能因为要达到某种目的而共同联络和沟通,缺乏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

二、危险驾驶罪

(一)概念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

(二)认定及处罚

1.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相互追逐飙车情节恶劣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对于什么是情节恶劣,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没有具体说明,一般是指行为人相互追赶驾驶车辆,车速超出该路段限速的幅度较大,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或对公共交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的行为。

2.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根据有关部门的规章规定,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3.构成危险驾驶罪,同时又具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即如果对发生交通事故危害结果的主观故意为过失,并且达到了交通肇事罪规定的责任承担标准和对人的生命财产损害标准的,应当以交通事故罪论处。如果对危害不特定人及财产安全的主观心态为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则应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概念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行为人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特征表现为:(1)危害的客体为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所谓不特定是指直接或潜在受到危害的犯罪对象事先不能具体确定,行为人对此无法预料也难以控制[1]。(2)危害结果与刑法规定的放火、决水等四种具体危险方法性质相当,即其危险性等同于这四种具体方法的危险性。(3)使用了刑法规定的放火、决水等四种具体危险方法以外的手段。(4)行为人主观方面须为故意。

上一篇:论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开放题对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