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化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10-01 02:46:03

如何实现化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要】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如何实现化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了初步的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以演示实验为载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本文就从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些初步做法。

【关键词】主体 化学 和谐 积极性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65-02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学习科学、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阵地,在学生了解自然社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形成一种自动的积极好学的学习欲望,养成学习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是化学课程的主体,我们既要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的依据,又要发挥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些初步做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从理论上、专业水平角度方面严格要求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和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情感交融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快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发挥,避免传统式的“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知道学”的传统模式,应努力倡导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等教学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还体现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权利要重视,作为化学教师, 对学生的尊重,就要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让学生有机会、有权利把化学实验、现象、结论等自己的内心看法在课堂上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的发言有表达不完美的地方,也需要等学生回答完毕之后再以恰当的方式指出来,不能在课堂上打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影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是化学这门自然学科最主要的特征,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化学实验由于其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所以实验教学情境被很多的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当然除了以上的这种基本的实验情境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有人曾经说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很多伟大人物的发明创造都是从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问题开始的,问题情境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思考,尤其是当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最具有启发性,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探索中,主动地去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美国医学教授因发现有一种物质在人体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因而获得了199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奖,所以这一种物质被称作“生物信使分子”,那么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呢?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继续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断进行启发引导:这种物质还是一种污染大气的无色气体,而且还会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通过问题的不断设置,使问题情境逐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到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三、以演示实验为载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性逐渐增强,因此在课堂中适当地进行演示实验,就会促使学生对化学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一些现象明显的化学演示实验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会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把讲解和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再指导学生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自我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及时的启发和提示,促使学生能够通过演示实验进行自己总结,探索出正确的结论,真正发挥学生自我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进行“铵离子的检验”时,先由教师进行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可以点名让一位同学对实验过程、现象进行叙述,试纸颜色怎样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面对其他同学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学生学习方式也会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又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都是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上课以教材为内容,过分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作用,而对于学生主体作用则发挥的不是特别突出。所以,化学教学表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运用上,就是教师片面的强调了教学方法的钻研,却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探索,教师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知识讲解占大多数的时间,然后留出一小部分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致使学生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生主体意识需要得到加强的呼声逐渐高涨, 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和化学能力则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并归纳所获取的信息后,再从微观角度分析变化过程中的不变因素,由不变因素总结出宏观角度的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达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实现从定性到定量认识的过渡,再结合具体的方程式认真辨别它们是否质量守恒,在练习中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解决问题中不仅能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还能增强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性和明确的目标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实际体会和验证,巩固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综上所述,我们在化学课堂中要以演示实验为载体,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的平等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法的探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而且还要有意识的创设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田入欣,《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2002

[2]黄尚毅, 段巨龙. 《化学发展的新方向》 [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3]普通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家园合作开发多媒体素材发展幼儿语言讲述能力 下一篇:二次函数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