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营改增”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时间:2022-09-04 12:04:15

浅谈“营改增”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摘要:自从“营改增”税收模式在2012年1月1日上海试运行以来,其动态一直强烈处于各界人士的关注当中。随着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营改增”作为我国税制改革与增值税改革的发展必然趋势,这种税收模式将越来越被人所认同,并愿意接受和实施该税收制度。当该税收制度实行的程度越深,对企业的财务影响也会越来越大,本文主要分析税收模式对企业利润表影响

关键词:营改增利润表 影响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增值税是“价外税”,这是该税种设计之初就形成的一个理论,且在中国引进增值税的实践后,更是有别于其他税种,成为一个不同于其他税种认为是纳税人由创造的收入中来支付经营税费的解释。这种理论的产生假设是税款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的,在生产与流通的环节,每一步都是代消费者先行以增值方式计算的增值税,缴纳给国家,相当于是“代收代付”的概念,从而在理论上将增值税独立于利润表之外。传统的营业税,是“价内税”,是要纳税人从收入中扣减,作为纳税人经营中的税费扣除的。因此“营改增”作为一种改变,首先是一种理论的改变,当然另一方面,基于设计原则,“价内”与“价外”也是一种计算方式的改变。“营改增” 即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就是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该政策首先在服务业和交通运输进行试用,然后再推广到其他行业。“营改增”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服务业企业发展。对服务行业企业来说,进行全额的营业税征税,税负过重,还有重复征税的情况,通过税制改革,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空间;二是降低出口企业成本,提高我国劳务和货物的国际竞争力。在营业税制下,出口不会进行退税,因此增加了出口劳务和货物的成本,不利于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采用增值税制后,就能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

按照当前的会计准则,增值税作为“价外税”,销售额中的一部分通过计算方式是要体现为税款的,不算纳税人的销售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核算的内容是不含增 值税的“税后收入额”,在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是以不含税价格体现的,这是与营业税作为“价内税” 的 “含税收入额”不同的。即主营业务收入是以“价”为基础的,因此“营改增”对于利润表的影响之一就是收入的核算基础发生改变。因此对于“营改增”试点的企业,收入指标的预算制订,就要考虑增值税对于收入的“剥皮”。

如下例,假设增值税税率是11%,营业税税率是5%,两者收入的比较:

税项 从购买方取得所有款项 利润表中的收入金额 税款(增值税销项税额) 最终缴纳税款 利润表体现

增值税 100 100/1.11=90.09 90.09*11%=9.91 9.91-取得可抵进项 90.09

营业税 100 100 100*5%=5 5 100-5=95

但是从消费者取得的收入,在实践当中并不是鲜明的注明增值税三个字,在现金流量上,增值税与营业税是没有差别的,纳税人所体现的就是这种业务缴纳给国家多少税款,因此上述的利润表收入的改变,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营业税在利润表中是体现了收入减税金,增值税是直接从收入中扣减转入往来账项,净额记入利润表收入中,它们本质上并无不同,但形式上的信息体现的数字,就只能在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的口径下来进行比较了,因为这是营业税被扣除之后的比较口径,趋于相同。

理论上对于利润表中的影响是两者的变化(X是收入的总额):

X-5%X与X/1.11,两者就是影响数据,这里可能有不同税率的考虑,需要进一步细化考虑。

这类业务对于利润表的影响,将体现为净利润,进而影响到未分配利润与现金的对比影响关系。即增值税有关联的对应方是现金,节约与支付都不是虚拟的如“所得税费用”一样的会计概念。

对于费用化的项目如果无法取得可抵扣票据,增值税税款将被记入成本费用,作为收入扣减事项,这并没有限制,即选择抵扣不抵扣,是纳税人的权利,可以直接记入利润表中。

上一篇:谈论建筑设计过程及设计质量 下一篇:谈高层建筑大模板施工质量控制及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