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之间要沟通

时间:2022-09-03 10:35:42

医患之间要沟通

在医患关系剑拔弩张的今天,沟通变得尤为重要,但究竟怎样才算是良好的沟通呢?

医疗圈内一位颇为知名的培训师前来医院,给大家上了一课,题目叫做“医患沟通的要素与艺术”。演讲提到一个重要的沟通法则,叫做“73855定律”。具体点说,一次有效的沟通中,语言仅占7%,语调音色占38%,肢体语言竟然占55%。这是上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的研究成果。观照当下的医患沟通,这一沟通法则自然适用。比方说,人们总是喜欢说去医院“看医生”,而不是“看病”。“看医生”显然强调了对话双方的互动性,而沟通的客体才是“病”。

突然之间,我内心坚守的医患相处方式土崩瓦解了。我一直在努力成长为一名好医生,但这种好却是技术性的。换句话说,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技”,解决患者病痛就好。至于沟通,说得多、错得多、误解得多。我们总是选择说得少,话不说满。我们以为这样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

“医技”显然只算“艺术”里的一小部分。美国临床医学之父William Osler曾言,“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从本质来讲,医学是一种善良人性或有情感的表达”。著名医史学家Henry Sigerist则说,“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那就是医生和病人,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关系”。

遗憾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大多是不畅的。医生常不愿多言,即便言语,也不好好说话。这种不好好说话,便是没有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和“语调音色”,让信息量最大的“语言”部分失去本该有的作用。

与患者多一些目光接触,可以增加医疗信任度,甚至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专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而非一心多用;要鼓励患者参与到疾病诊疗中,而不是对医学信息不对称偏差的不管不顾……这一张张开给医生的“处方”,让我不得不思索起来。

到底怎么做?医生应是火与冰于一体的化身。冰,代表着医生的职业素养与技术水平,那是他们沉着冷静的缘由所在,也是为将治疗效果最大化的一种保证。火,代表着医生的沟通热情,愿意将心比心,投入自身情感资源来感同身受,休戚与共,让患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有沟有通。

第二天,我便尝试着去应用这几张“处方”。我是名麻醉医生,需提前一天访视拟手术的患者,查看他们的身体状况,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来到病床前,首先送上一个大大的微笑,开门见山地介绍自己,目光一直投向患者,不断用手势在自己和患者之间转换,表达自己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对他们的关切。即便在签字时,也并非一味常规地介绍那些生冷的医学名字,而是不断询问“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离开病房前,再度微笑着说:“今天好好休息,明天好手术!”他们也笑着,看我离开,“谢谢你,医生!”我想我的沟通是有效并成功的。

上一篇:蝴蝶兰,新春的祝福 下一篇:王凯:逛书店是我的职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