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3 10:01:39

地方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地方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力量不足,制约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都在年末进行,时间短,人力不足,工作量大。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对上报建议计划所涉及的事项进行逐项核实,缺乏与组织、人事部门的有效沟通,故而下达执行的部门预算缺乏审核和调研,造成预算准确性不高。

(二)预算编制过粗,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现行的财政预算大多是按部门、按条条编制的,较为笼统,不利于人大和有关部门了解预算及其执行情况,也为财政部门擅自调整预算、进行隐形分配提供了方便。由于预算过粗,科目调剂频繁,调剂金额较大,往往使人代会批复预算时无所适从,从而造成部门预算缺乏足够的约束力。

(三)部门预算标准尚未制定,影响了部门预算的公正性。在实践中,对人员、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制定普遍感到很困难,原因是:一方面,各地综合财力水平难以预测,特别是非税收入不确定,对支出标准的制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公共资源配置和日常办公耗用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造成同样性质的单位,经费水平高低不一,有的能够满足需要,有的却相差甚远。

(四)追加预算不尽合理,影响了部门预算的严肃性。我国中西部地区很多地方属依赖性财政,年初预算因有很多不可知而不能全部到位,往往要在年中(终)安排追加预算。有的追加预算过多,个别的追加预算比年初预算还要多,致使财政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约束力。追加预算的审批不严格或流于形式,随意性较大,助长了一些部门、单位跑要资金的现象,容易产生腐败。同时对一些年终必须支付的资金,追加预算又很难确定纳入预算,从而形成超预算拨付款项。

(五)上级财政追加预算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部门预算工作的难度。近年来上级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支持贫困地区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等有相当一部分年初还不能确定,只有等到年底上级预算追加来后才能确定是否为本级财力。特别是部分项目资金跨年度批复,跨年度拨付,造成当年预算很难确定,导致预算编制的不确定性,致使年初预算安排不了,调整追加预算确定不了,年初预算少、年终预算支付大。

二、纠正地方部门预算编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专职预算机构,确保预算编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新设立的预算管理部门要全权负责政府预算计划的编制,统一掌握预算编制政策与标准,审核部门预算,编制综合财政预算,保证部门预算编制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二)实行标准周期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编制一般应从每年年初开始,在对上一年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测算下一年度预算收支规模和增长速度,预算草案。通过汇总各部门预算,形成本地区总预算草案,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期限为12个月。实行标准周期管理,可以使预算的时间延长至12个月,为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三)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约束力。要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进一步细化预算,提高年初预算资金分配的到位率。各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项目库,打好预算编制基础;逐步公开部门预算,建立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机制;加强支出预算的测算,并按照批复的预算严格执行。从公共财政需求出发,收入按类、款、项、目四级和支出按类、款、项三级细化预算的编制,实现财政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和预算编制完整性。

(四)增强严格执行预算的自觉性,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严格执行预算,维护政府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是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重要责任。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从维护国家利益和政令统一的高度,提高预算执行的自觉性;要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依法规范政府收支行为;要强化预算监督,落实预算执行责任,确保预算执行到位。

(五)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推进部门预算的公正和公允。在预算编制中实行“零基预算”法,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和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步骤是:对人员经费按照实际核定,公用经费按照定额核定,专项经费按照计划核定,部门预算一次核定,支出按总额控制,资金拨款按进度拨付。对人员经费定额标准的制定,严格按照国家工资制度和有关政策规定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核定;对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制定,按照本地区的经费保障平均水平制定基本定额;对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制,要严把项目的立项、评审关,按照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安排。

(六)改进中央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决策和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改革和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研究优化中央转移支付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当前,要重点加强对专项转移支付的管理,改进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决策和管理机制,增强资金分配的透明度。

(作者单位:彬县审计局)

上一篇:从六方面入手审查土地出让金 下一篇:老书记赋诗赞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