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标准研究

时间:2022-09-03 09:50:00

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标准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旨在为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构建一个标准体系,包括资源的采集加工标准、元数据规范和著录规则及元数据库建库标准、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加工工作规范和信息服务标准,提出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标准框架,包括准备标准框架、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框架、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资源服务标准框架和资源共享标准框架。

【关键词】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标准;唯一标识符;元数据

1.引言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朵瑰丽奇葩,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客家文化的形成是在独特的社会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渊源中,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在不断的推陈纳新的过程中形成的。客家文化在中华文化整体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突出的文化类型,客家文化在近现代对汉文化的丰富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客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对客家文化的研究都是一个热点。

2.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必要性

客家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容乐观,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客家文化研究的文献保障和整理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

(1)客家文化的资源分布分散,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2)客家文化的资源种类单一,体现在资源的载体上主要集中在纸质媒介上,多媒体的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数字资源数量少;

(3)客家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少有开展,资源的存在形式大都处于一种原始状态,这对资源的检索和利用带来很大的不便,数字化、标准化工作尤为重要。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性地保存和最大限度地为公众公平享有,随着文化工作者和信息技术工作者的努力,目前数字化技术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高度重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普遍推开,其中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主要实施内容之一。因此利用数字信息化的手段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现阶段的一个重要领域。

3.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规范体系

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规范体系包含以下几部分:资源采集加工标准、客家文化资源元数据规范和著录规则及客家文化资源元数据库建库标准、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数字化工作规范和信息服务标准。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尽可能直接引用和采纳国内外已经普遍应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一些指标的制定考虑到最新的实践情况以及最新的技术情况,一些校验方法采用国内外最新的校验工具和方法。重点参考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关于文本和图像数据数字化转换的技术规范” [1]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2]的技术资料汇编以及科技部“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项目“数字资源加工标准规范与操作指南”子项目的相关成果[3]。横向上保持与相关同期标准,如与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文本、音频、视频)加工标准与工作规范》、《数字资源对象管理规范》及唯一标识符、元数据、长期保存等子项目相关成果的一致性;纵向上尽量保持与CDLS项目、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DLIS)及其他大型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的标准规范的可转换性和易转换性[4]。这样既保持了与同期其他相关标准的协调,又兼顾历史标准的继承。

3.1 客家文化资源的采集加工标准

客家文化资源的主要信息源有:正史、地方志、地方史、家谱、族谱、研究人士著述、客家地区报刊、音像制品、网站和数据库等,载体形式多种多样,要针对不同载体形式的资源制定出不同的采集加工标准。另外,还有一些客家文化资源并未承载于特定的载体之上,如:客家语言文学、客家人物、客家建筑、客家饮食、客家音乐舞蹈、客家民间美术、客家文物古迹、客家民俗民风等,这些资源都是以自然的形态而存在,需要有特定的设备按特定的程序步骤来进行采集,因此对设备、程序和流程需要有特定的标准和规范来操作。

散布在民间的客家文化资源品种繁多,良莠不齐,如何进行甄别取舍挖掘出有代表意义的和具特殊价值的资源是资源建设中的一大难点,即如何界定原始资源的保存等级、加工等级以及和服务等级,其中涉及隐私权、知识产权、商标权等法律层面,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在各种法律的框架下得到支持。

3.2 客家文化资源元数据规范和著录规则及客家文化资源元数据库建库标准

不同类型的资源有着不同的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例如,博物馆建立了SPECTRUM和CDWA元数据标准框架来支持博物馆馆藏资源的管理,档案馆建立了ISAD(G)、ISAAR(CPF)和EAD元数据标准框架来支持档案馆馆藏资源的管理,图书馆使用MARC元数据标准系列来支持书目数据的管理与交换。客家文化资源按其资源类型确定所在领域的元数据标准,并完整记录元数据文档。这个文档应该列出所用的所有元数据元素的详细目录,以及这些元素对数字资源进行描述的方法。

3.3 客家文化资源数字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

数字主文档保存为数字化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部分。保存依赖于数字资源生产的过程记录,因为所保存的重要信息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保存不仅仅是选择合适的文件格式和数字介质的类型,而应该将其视为数字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以保证其长期和重复使用。

(1)文档格式:使用开放的文档格式可以增强互操作性和资源的重复利用,并能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进行创建和修改。数字主文档包括文本型、静态数字图像、视频数字资源、音频数字资源,不同类型的数字主文档生产与保存的标准各有不同。

(2)存储介质:不同的数字存储介质在数据存取时对软硬件有不同的要求,且在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

(3)保存策略:主要有三种技术方法来实现数字资源的保存:技术保存、技术仿真和数据迁移。要根据数字资源的使用目的、使用功能制定出不同的保存标准。

3.4 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加工工作规范

数字加工工作流程和相关管理规定包括对数字加工的工作流程、人员以及操作规范等,形成基本完善的业务规范及规章制度自动化管理、存贮和利用与。

3.5 客家文化资源信息服务标准

信息服务包括系统公共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全文信息搜索服务、统一资源搜索服务、信息服务统计分析等,要根据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应的支持标准。

4.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标准框架

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标准的实施要贯穿数字化的全过程。明确标准的目的,即标准的作用:

(1)互操作,用户可以跨越数字化项目实现对数字资源的无缝访问,且无须专门工具;

(2)开放存取,采用开放标准和通用格式,数字资源将被广泛访问;

(3)保存,可确保数字资源能够长期使用,以使其投资效益最大化;

(4)安全,保护数字资源知识产权和用户个人隐私,确保数字资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1 准备标准框架

在准备阶段,必须清晰界定要被数字化的原始信息资源的范围以及生产的数字资源的用途,同时要考虑原始信息资源的主要特性:如格式、大小、状况和颜色等。

4.2 制定数字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框

为了使数字资源得到广泛的访问存取,新建数字资应该采用开放的文档格式。数字主文档分4种:

(1)文本型数字资源:字符编码、文档格式;

(2)静态数字图像资源:光栅图像、矢量图像;

(3)视频数字资源;

(4)音频数字资源

4.3 制定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

建立完整记录元数据的文档,这个文档应该列出所用的所有元数据元素的详细目录,以及这些元素对数字资源进行描述的方法。元数据分5种:

(1)描述性元数据;

(2)管理性元数据;

(3)保存性元数据;

(4)结构性元数据;

(5)数字资源集合的元数据

4.4 制定资源服务标准框架

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要对数字主文档进行处理,从而生成适合于在因特网环境中传播的数字资源副本。包含两部分:传输过程和Web站点:

(1)传输过程:文本型数字资源传输、静态图像传输、音频传输、视频传输、数字资源定位;

(2)Web站点:可获取性、安全性、用户认证、服务绩效

4.5 制定资源共享标准框架

为了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必须公开数字资源的元数据,以便能够被其他应用和服务所使用。针对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项目来说,公开哪些元数据以及采用什么方式公开,与数字资源的特性和主要共享元数据的应用和服务有关。

5.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是用声、光、电一体化的信息产品形式表现出来的,利用信息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和高精度摄像系统,可大量地获取实体资源的三维图像与数据,并生成物体与场景的三维全景模型,造就一种虚拟现实或虚拟环境,实现交互式观赏功能,满足用户主动参与的要求。因此,在原始资源的数字化加工过程和数字化后数据的呈现过程中所选择的技术标准、过程标准以及信息服务标准要如何体现虚拟现实技术是本研究的一大难点。目前此项标准国内外都未开展研究,可参考和借鉴的成果不多,希望在此提出与同行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The Library of Congress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Digital Conversion of Test and Graphic Materials[EB/OL].http://memory.loc.gov/ammem/about/techStandards.pdf.

[2]数位典藏技术汇编[EB/OL].[2010-11-08].http://core.teldap.tw/Documents/-technique.php.

[3]科技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数字资源加工子项目组.数字资源加工标准规范与操作指南[EB/OL].[2010-11-08].http:///2003/Process/.

[4]张春红,唐勇,邵珂.图像资源数字加工标准及其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12):9-14.

[5]肖珑,陈凌,冯项云等.中文元数据标准框架及其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19(5):29-35.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2年)规划项目“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及其公共服务平台研究”(批准号:12TQ03);2014年赣州市社联课题“客家文献数字化的价值与功用”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建雄(1970―),男,硕士,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技术部主任,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及其计算机应用。

上一篇:视频监控在火电EPC项目中的应用 下一篇: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