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科技信息传播现状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03 08:34:24

农产品科技信息传播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长岭县永久镇农产品科技信息传播现状的实地调研,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与内在原因:政府推广机构的服务缺位,获取信息成本过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所限,导致农村农产品科技信息传播现状不能尽如人意,造成农民长期处于低科技化作业的状态,极大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在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对策。

关键字:吉林省农产品;科技信息;农业推广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科技信息传播作为农业推广的一种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能否高效地进行农产品科技信息的传播,决定着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成败。

2007年,我们对吉林省长岭县永久镇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之所以选择永久镇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永久镇位于吉林省长岭县东南部,与长春市、长岭县、农安市和公主岭市都相邻,交通便利、地缘优势明显;(2)根据2001-2005年数据资料,永久镇农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接近,变动趋势相似(如图表1所示),作为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

通过随机问卷的方式,就农产品科技信息传播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程度偏低,农民获取信息难现象普遍。

一、农产品科技信息传播现状

1.农民获取农产品科技信息的主要方式

由图表2可以看出,农民获取农产品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广播(15%),亲友邻里口传(13%),电视与干部的宣传(20%),这几种获取方法占到了总数的近一半,而本应是农民获取信息最主要途径的农业推广部门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仅占4%。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令人深思,农民为什么不依靠农业推广部门获取信息,而坚持采用传统的方式,问题出在农民自身,还是农业推广部门服务缺位,这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2.农民信息需求的主要类别

由图表3可以看出,农民信息需求最大的分别是:种植技术与信息、专家信息、优惠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信息、农资价格信息、土地政策、致富经验、农副产品价格信息、医疗卫生。上述大部分信息均应由农业推广部门提供。但接受我们调查的838户农户中,近95%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超过95%的农户从未接受过专家的指导,结合图表3进行综合分析,直接反映出农业推广部门的服务缺位。此外,近10%的农民对农产品科技信息的获取表现为无所谓,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二、问题及成因分析

1.政府服务缺位

农业有着其先天的弱势性,但农业又是基础产业,这就决定了政府应给予农业特殊的关注。农业推广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只有在政府的扶持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才能成为促进农民稳步增收,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核心动力。

然而,农民在生产中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却找不到专家咨询,得不到农业推广部门的帮助,究其原因,还是农业推广部门的服务缺位造成的,国家制定的种种政策并未真正落到实处,,缺乏职业责任感的行为比比皆是,这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痼疾之一。

2.信息获取成本过高

永久镇虽然具备交通优势,但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却偏低,导致农业科技信息缺乏顺畅的传递渠道,信息服务费用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可用于购买信息服务的资金自然有限。作为具有经济理性的主体,农民在考虑获取信息时,当然要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因此,农民选择低成本的信息传播方式就成为必然。

3.农民自身素质限制

一般说来,农民对于科技信息的获取积极性与其受教育,受培训的程度成正比关系,我们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大多数积极获取科技信息的农民都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或经过职业培训的,他们大多从事对科技信息要求比较高的养殖等行业;相比之下,其他农民由于受教育,受培训程度较低,未能充分认识到科技信息对于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在对待科技信息上表现为无所谓,或持观望态度,他们大多从事传统的种植业。

自然资源优厚地区一般会出现“自然资源诅咒”现象 。Douangngeune、Yujiro Hayami和 Yoshihisa Godo(2004)使用混合时间数据比较了泰国、日本和韩国的教育和经济发展情况,证明土地资源对教育投资的确具有挤出效应。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永久镇农民人均耕地3亩左右(而全国平均水平只有1.41亩),且该镇处于世界黄金玉米生产带,这种自然资源禀赋特别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但却会导致农民过度依赖土地等自然资源而忽视对教育的投资,影响农民对获取科技信息的积极性。

三、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信息服务意识

在农业推广的过程中,政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在调查中反映出的政府服务缺位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农业信息服务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转变工作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树立服务三农工作宗旨,将农民是否从农业科技信息中受益,作为自己工作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加强自身工作质量建设。另一方面,农业推广部门信息服务质量低下,很大程度由于其缺乏服务农户的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应在农业推广部门中引入适度的激励机制,根据其服务业绩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提高农业推广部门的服务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农业推广部门服务质量的目的。

2.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解决信息获取成本过高这一难题,政府应从财政方面予以支持。通过增加对农业推广部门的投入,加强网络、电视等信息传播设备建设,使得农民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农业科技信息;其次,农民可以根据所获取信息的类别建立类似技术协会的组织,该组织的主旨在于将所获取的信息无偿的传播给协会成员,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科技信息获取成本。

3.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投资的主体除农民个人外,还包括政府。首先,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激发其主动投资教育。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其绝对量或是人类所能利用的部分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从而继续依赖自然资源禀赋,忽视教育的投资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寻找有效途径促进农民观念转变,激发他们主动投资于教育及科技信息获取。根据永久镇的实情,政府应该从网络、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电视节目接收、联系各类科技服务等三个方面,逐步引导农民重视教育,注重农业生产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次,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和政策投入,遴选一批优秀教师投身农村基础教育,抓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晓红.信息化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5.

[2]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

[3]丁中文,陈奇榕,黄耀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

上一篇:建言实现我国交通业又好又快之发展 下一篇:北京奥运会隐性营销分析与规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