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实现我国交通业又好又快之发展

时间:2022-10-13 07:46:55

建言实现我国交通业又好又快之发展

摘要:交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行业,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我国交通业的重要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我国交通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建言;交通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图分类号:F530 文献标识号:A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推动我国交通业发展的重要性

1.交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关系

交通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相互适应与相互作为条件的,如在我国古代社会,交通业的开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伴相生的。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交通工具是独木舟,之后掌握了“驾马服牛”的技能,便出现了车和路。商代,我国交通业初见端倪。到春秋战国时交通的发展状况开始决定国家的领土规模、进攻和防御能力以及行政效能,并日见显现为维持国家生存、推动社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到了封建社会时期,我国京杭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开通,则使我国经济达到了当时世界经济的发达水平。

2.交通发展对实行对外开放的物质关系

历史经验证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交通业作保证,如没有历时28年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开拓海上我国与其他国家联系的通道,封建社会时期的我国就不会与世界的许多国家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没有这种联系,我国就不可能了解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就不会在经济领域中实现洋为中用。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历史表明,没有越来越发达的海路空全方位发展的交通业做物质基础,就不会在地域上实现我国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大门的毅然打开;就不会从经济体制上实现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不会从经济管理上实现我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进而使国内外的经济合作畅通无阻,使对外开放的国策落到实处。

3.交通发展对惠民利民的保障关系

一个国家的交通业水平与这个国家的民众利益紧密相连,国家交通业越来越发达,正如同前面论述的一样,社会经济会越来越发达,人民从中得到的实惠就会越来越多。在我国农村曾广为流传着“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事实也正是如此,闭塞的交通只能导致闭塞区域人民生活的贫穷落后。如我国宜昌地区,这一地区地处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汉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市域内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69%,这些地区的交通条件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总体上仍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较低,路况质量较差,通畅问题尚未解决,居民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出行难的问题,居民因交通条件差而导致贫困,被称为老少穷区域。

4.交通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关系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交通的构建,和谐交通的构建得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和谐交通的含义看,和谐交通反映的是交通系统员工与社会成员之间、交通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交通与自然之间和睦相处、协调相生的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解读和谐交通的本质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和谐交通的要领在于调整人际关系;和谐交通的生命在于创造活力;和谐交通的表现形式在于一种良性互动的状态。将和谐交通的含义融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可以看出,和谐交通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缺少了交通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会是不完善的。

二、又好又快发展我国交通业的有效途径

1.牢牢把握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审时度势提出的,这一提法虽然只是“好”与“快”两个字顺序上的变化,但含义十分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当前,要牢牢把握交通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就是要做到“快”以“好”为前提,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公里主骨架、水运主通道、铁路大动脉、空中主干线、港站主枢纽已基本形成。在这样的基础上,应继续着力构建网络全国、面向世界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构建“六型交通”,即立体型、便捷型、安全型、智能型、节约型、和谐型交通,使交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由“基本适应”向“总体适应”转变,使交通与人民生活需要的关系由“基本适应”向“总体适应”转变。

2.始终瞄准发展综合运输体系这个着力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论述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遵循这一思想,在实现交通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要始终瞄准发展综合运输体系这个着力点。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即要求完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在现有运输体系的基础上,从横向到纵向全面予以延伸,从交通服务质量上全面得到提升,既从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质量上得到提升,亦要从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质量上得到提升,努力建设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市场公平、服务规范、具有优秀行业文化的交通。这其中,还要处理和协调好交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坚持交通与生态环境并举,遵循“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限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的恢复”的建设理念,丰富和延伸交通设施的文化和社会功能,体现交通设施与风土人情、地域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和。

3.正确处理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有关矛盾和问题

在推进交通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社会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交通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有关矛盾和问题。一是坚持创新观念,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发展交通事业的各个方面,处理好继承已有经验与开拓创新的关系;二是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观念,推动交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三是坚持全局、统筹城乡发展观念,处理好加快交通发展与服务地方发展的关系;四是坚持瞻前顾后,正确处理好中长规划与立足当前的关系;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人才战略的关系;六是坚持信用交通,处理好加快交通发展与提高服务水平的关系;七是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交通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提高“五种能力”。一是要进一步提高交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提高交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进一步提高交通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能力;四是要进一步提高交通市场依法监管的能力;五是要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

4.坚持使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制度完善的作法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要建立深化改革是实现交通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思想认识,深化国有交通运输企业改革,深化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力求在解决制约交通发展深层次问题上有所突破。在深化交通改革中,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尊重广大员工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一切对又好又快发展交通业有益的因素,使一切有利于交通业发展的创造愿望与作法都得到赞赏和尊重,放手让一切有益于发展交通业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在深化改革中,要进一步提高交通业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建成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路政、收费窗口服务等各个管理环节树立交通“便民、富民、安民”的思想,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作者单位:吉林省交通规费管理局舒兰稽征所

参考文献:

[1]曾培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82-101.

[2]王广灿.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积极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J].中州论坛.2007,(10):43-44.

上一篇:物流工程与国际物流运作 下一篇:农产品科技信息传播现状及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