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9-03 07:49:08

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形式和任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了更真实的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现状,本文以九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有针对性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现状,如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相对单一、学生对计算机能力自我评价颇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差异较大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调查分析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水平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为了掌握学生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情况,以九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效提升我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水平,为《计算机基础》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参考,使教学内容更符合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使学生更好的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日常事务的问题。

1 调查设计与实施

1.1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编制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现状问卷,采取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主要了解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计算机拥有和使用情况、计算机学习兴趣和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考核的意见。

1.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九州职业技术学院450余名学生,分别在机电、土木、经管三个系,选取大一、大二、大三班级,随机抽取不同专业进行调查。

1.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发放460份问卷,实收回420份,回收率91.3%。有效问卷328份,问卷有效率78.1%。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如下:

年级分布:大一124份占38%;大二146份占45%;大三58份占17%。

专业分布:机电系121份占37%;土建类88份占27%;经管类119份占36%。

性别比例:男生194人占59.1%;女生134人占40.9%。

生源地:农村210人占64%;城镇118人占36%。

调查问卷回收后由调查人员分小组逐一核查,筛除废卷后进行统计分析。均使用Excel电子表格录入和统计有效调查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1 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为“非零起点”

目前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拥有量急速增加,致使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年龄逐渐低龄化,且教育部要求高中学生必须通过“信息技术”考试,所以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非零起点”。

计算机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所必备的智能工具,学生接触电脑年龄越来越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早开始使用电脑情况,小学占35.4%,初中占49.4%,高中占12.2%,大学占3.0%。宿舍拥有计算机台数,0台占5.8%,1台占20.7%,2台占13.4%,3台占18.3%,4台占14.6,5台以上占27.1%,以上数据可见有明显的差距存在,学习效果就会有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水平。

2.2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相对单一

结果显示:目前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主要来源情况,高中课程占27.27%、大学课程占37.47%、家庭占3.55%、朋友占4.88%、自学的占20.40%、其他占6.43%。学生能根据自己所学课程安排,利用电脑学习的占64.3%、不能利用电脑学习的占35.7%。应付信息技术考试学过的占44.82%、学校开设本课程占51.22%、没参加过任何学习或培训的占3.96%。在中学阶段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打字的占28.86%、office办公软件占19.16%、上网的占21.08%、网页制作的占9.82%、flas制作的占7.90%、Visual FoxPro /Visual Basic 语言占5.75%、其他占7.43%,以上数据说明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的比较分散、单一。只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全面,大部分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比较片面,只会使用部分简单功能。

2.3 学生对计算机能力自我评价颇高

从调查看: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熟悉程度情况,不知道占23.8%、了解占72.3,熟练占3.9%。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情况,一点也不清楚的占12.8%、有点了解占67.1%、了解占15.8%、熟悉的占4.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相当的理论知识与能力,但在一定深度的理论、复杂及综合操作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能力缺失,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自我评价却偏高。

2.4 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生源来自于不同的地区,被调查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占64.0%、城镇的占36.0%,从数据上看来自农村学生计算机技能起点较低、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只会一些简单的基本操作,但稍微有点复杂的问题就不能熟练的操作。学生一分钟输入汉字或英文字符50以下占32.6%、50―80占49.4%、80 -100占11.9%、100以上占6.1%。给一篇文稿熟练的排版情况,不能占18.6%、能,但不熟练占52.1%、相对熟练占22.9%、非常熟练占6.4%;对EXCEL软件操作熟练程度、很熟练占8.9%、还行占54.3%、一点不会占2.6%、会一点占10.6%、对利用公式计算熟练占5.3%、对分类汇总熟练占4.6%、对数据排序熟练占4.3%、对筛选和条件格式运用较为熟练占 4.3%、对图表的创建较为熟练占5.1%;对PPT软件操作熟练情况,很熟练占6. 0%、还行占51.9、一点不会占5.5%、会一点占17.2%、对幻灯片较为熟练占1.5%、对设置动画效果较为熟练占3.7%、对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较为熟练占5.5%、对幻灯片设计模板较为熟练占5.0%、对幻灯片中的文字创建超链接较为熟练占3.7%。

3 对策和建议

3.1 调整课程体系和内容以满足专业需求

学生修完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之后,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增加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形成一套独特特色的教学体系,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多样化的典型案例,使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如机电类、土建类的学生开设VB课程,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VFP课程,艺术专业开设多媒体应用技术等课程,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适用型人才,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3.2 调整教学方法尝试分层组织教学

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基础、根据不同层次适当的延伸、侧重于实践应用。进行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热情,用任务驱动法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堂和课后作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找老师指导。既可以提高成绩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也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创造出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明确学生知识结构中缺什么,结合具体专业的培养方案可以知道学生要学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有侧重点地教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优化完善开放式软硬件学习资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新、社会需求,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教材并配有典型例题分析光盘,并且把典型案例习题放到学校的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在实验课时注意组织和调整教学方式,利用网络下载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操作,丰富教学内容和实验素材。利用学校周三下午全院不排课的时间,开放机房,为学生提供课余时间上机实践,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无拘束的学习。

3.4 改革考核方式实现课程科学评价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采用计算机考试和平时成绩结合占54.27%、采用笔试形式占5.49%、采用只单独考上机操作占9.45%、采用不考试,采取平时成绩占13.72%、采用给个大的框架,根据自己的情况操作的占17.07%。由此可见学生侧重于计算机考试和平时成绩结合的方式,可以根据课程结构特征,采用无纸化的考试形式,计算机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和课后作业、出勤情况等)。这种综合的考试方法可以有效的测验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变换能力,最终促进所有知识的有效学习和消化,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也随之要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提高,技能提高要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才能实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具体化教学目标和任务、改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继续探索适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切实提高我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把学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方法运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生产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孔存金,黄莉,年梅.浅谈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计算机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08.

[2]吴海峰.关于非零起点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D].济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2008.

[3]严明.分级动态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新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上一篇: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凋亡配体TRAIL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英译汉教学中的翻译方法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