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中口语能力培养分析

时间:2022-09-03 07:10:59

高职语文教学中口语能力培养分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演讲能力、辩论能力、主持能力以及交谈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口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口语

0.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是高职语文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的口语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的实力的综合反映,因此,口语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难点以及重点。

1.高职语文教学的口语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人与人交往的最直接的方式是口语表达,通过口语表达,传递信息和资料。

1.1我国高职口语教学中问题

1.1.1普通话陈述不标准

从高职生源上讲,学生以本地学生为主,在课上或者课下,讲普通话的同学较少,本地方言在学校语言中占主要地位。

1.1.2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在课堂上,同学不再踊跃的回答问题,当授课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表现或为沉默不语、或为低头看书,及时回答问题者多为结结巴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

在课下,用词不当、用于不文明现象以不是少数现象。因此,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1.1.3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广泛使用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大力发展,年轻人中广泛流通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许多旧词新意、网络新语的书面使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1.2我国高职口语能力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

根据实践经验,多种原因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水平。

1.2.1考核标准单一

语文考核的标准模板是高考语文题型,侧重于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高考语文的分数是教育机构社会对高中教学的评价。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的衡量是片面的。

1.2.2传统学习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字、词、造句、阅读、作文的训练,对听力和口头表达的训练往往忽略。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大多重视文章分析,加之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造成学生训练口语的时间少甚至没有。同时学校之间的口语水平因地区差异而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事实表明:较乡村中学毕业生,城市中学的毕业生的口语能力。

1.2.3学生自身的原因

口语能力与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背景有关,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由于该类学生在学校时不受老师重视,常常被老师忽略,缺少口语表达的机会。

2.我国高职语文教学口语能力培养的内容

朗诵能力、演讲能力、辩论能力、主持能力和交谈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五种口语能力。

2.1朗诵能力

朗诵使得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更强,避免了文字的局限性。不同的朗诵技巧适用于不同的文体,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针对不同文学作品,应该进行朗诵技巧的培训。

第一,诗歌朗诵。直抒胸臆、借景抒怀、托物言志、因事缘情是诗歌朗诵的四种方式,诗歌朗诵是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再升华。

第二,散文朗诵。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我们在朗诵散文的着眼点是深刻理解中心思想,挖掘贯穿全文的主线。

第三,其他文体朗诵。朗诵寓言时,应该语言简练、幽默诙谐。同时话剧中饱含了丰富的感情,也是十分优秀的朗诵素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主持、评委、点评均有学生做主,分析优缺点,提高学生的水平。

2.2演讲能力

面对公众的讲话能力称之为演讲能力,“讲什么”和“怎么讲”是其两个方面的内容,“讲什么”即为“盲之有理,言之有物”,“怎么讲”即为“言之有序,言之有文”。下面我们举例来谈如何演讲。演说材料。首先是自我介绍,可以通过名人之言、双关法等方式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其次,主体内容,包括竞选动机、竞选目标、工作计划、施政纲领等。再次,结束语,应该饱含感情,博取信任。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可以采取组织演讲比赛的方式,勤于练习,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

2.3辩论能力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直接说明了辩论的重要性。通常采用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第一,播放录像。播放高水平的辩论赛的录像,提高学生的辩论热情。第二,布置辩题。第三,撰写辩词。通常辩题的内容与社会、学生的发展相关,因此学生通过翻阅大量的资料,书写辩词。第四,进行辩论。第五,总结提高。学生通过辩论,学到了辩论知识,培养辩论能力,同时使得众多道理在辩论中得到加强。

2.4主持能力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视的发展,著名主持人与其节目广为大众所熟悉,如果培养学生的主持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了解主持人的必备素养。其首要能力是随机应变:诸如:以错纠错、自圆其说、顺水推舟、反诘、反答等。其次,应该具有的素质是优美的语言,标准的普通话,这就要求主持人的声音亲切、纯正、感人,准确、鲜明的表达。

第二,注意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恰当的手势、微笑、动态是十分具有感染力的。

第三,主持校园的各种节目。理论结合实际,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主持的舞台,让学生自己悟主持节目,锻炼自己,展示风采。

2.5交谈能力

人与人直接的语言交往形式是交谈,不同环境的交谈其,内容和技巧均不同。培养交谈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交谈技巧的培养。交谈技巧主要包括:委婉含蓄法、转移话题法、激将法、借题发挥法,反意正说法和步步引导法。委婉含蓄法是交谈艺术的基本方法,应该重要指导训练。即为,选择合适的说法让对方易于接受。如果在探讨一件事时,你已有一定的看法,可以先以试探的口气,效果会更好。同时恰到好处的称赞,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模拟求职交谈。由于高职学生面临着步入社会的特点,模拟求职交谈可以作为训练的重点。作为求职者,该类交谈是被动的,同时求职交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是招聘单位对对求职者形象仪表、品质索养、业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多方面直接观测。作为求职者应该做好以下准备,打印好的个人简历,充分了解该单位的情况。在交谈时,回答问题要客观,不吭不卑。

3.加强培养口语能力的措施

3.1树立学生“说普通话”的自信心

第一,打好基础,学好拼音,掌握发音部位,发音到位。第二,勤于练习,多朗读文章,找到预感。第三,在平时交谈中,用普通话。培养说普通话的环境,慢慢改变。

3.2培养学生“乐于说”的勇气

有一部分同学不敢再公共场合讲话,害怕说不好。在进行口语能力训练时,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不怕说错,说不好,克服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分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活络讨论场面,鼓动学生用实例、生动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即课前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翻阅有关课程的资料,做好预习工作;课堂中,分组讨论对文章的理解以及看法,教师的作用仅仅为指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勇气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3培养学生“善于说”的能力

有了说话的勇气后,同时加上表达技巧,才能使得口语表达能力提高。通常培养学生的表达技巧包括开展演讲赛、辩论会、诗歌比赛等方式。从小的演讲开始,如“自我介绍”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了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学生往往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同时要考虑怎么说,说什么才可以达到说服他人这个目的。保证每个同学都在台上演讲,事后相互点评,评价如何表达效果最好。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另外一种有效方式是辩论会,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辩题,举行辩论会,通过辩论使得学生掌握举例证明、先发制人、避而不答、重申观点、紧密配合、出其不意等技巧。培养语言的准确表达,表述清晰。

3.4培养学生说话的仪表

很多同学在进行口语表达式不是“低头”, “举头”,就是看向窗外。我们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应该看着说话的对象,如果说话的对象时许多人,就要注意眼神的点面交流,姿态应该是落落大方的,不应该是扭扭捏捏的。

3.5创设“说话”的内容

说话内容的培养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完成,第一,自由命题演讲,其演讲的内容思想健康,有积极意义,与实际结合密切。第二,讲解一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讲解应该做到其他同学听得懂,应该有所引申,同时学生点评,表扬优点,改正缺点。

3.6培养“说话”的语感

在学习外语时,老师常常强学习语言的时候,语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口语训练时,应该学习语句的内在结构,语气关系,内涵以及外延等。

3.7注重“说话”的形式。

口语训练的方式包括复述、采访、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还组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能力,采取有效的鼓励措施,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

4.进行口语能力培养的侧重点

4.1注重兴趣培养

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时,应该先培养其口语表达的兴趣,选择的话题应该贴近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口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交流的欲望。对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其自由发挥,分组讨论。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基础,通过训练,学生掌握规范的口语,培养正确的交际态度以及习惯和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还应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交际需求。

4.2注重情境创设

口语的练习不一定要在特别正式的场合,口语交流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例如在师生交流中,在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中,在与父母的对话中,都可以进行口语的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应该把说普通话作为一种习惯,用规范的口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其口语表达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中,情景设置应该还原生活,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内自由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以及创造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完成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

4.3注重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所以,口语交际不仅要具备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待人处事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双向互动的方式可以实现这一理念。可以说互动是口语课的基本特点。口语交际的实质是人们思想、看法、意见的交换,经验、成果、情感的交流,以及买卖东西、寻求帮助、交涉事情等待人处事的活动。口语交际必须有交际的对象,交际只有在形成了双向或多向互动才能进行。师生交际的双向互动是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

每一节课都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地方,尤其是在语文课上,在多层次的互动中,完成一次次的口语交流,使得交际由简单到负责,由表面到深入。

课堂5分钟的讲演也是训练口语的重要途径,是口语表达的实践活动。目的性、鼓动性和艺术性是演讲的特点。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语言晓畅生动、感情浓烈真挚、态势自然得体等是演讲的基本要求。具体演讲过程是:最初,提前写出稿件,允许持稿演讲,要求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表达清楚;进一步,提前写出稿件,但是脱稿演讲,要求是声音和姿态有机结合;最后做的即兴演讲,要求较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具体要求是抑扬顿挫的音调,真实的内容。

5.小结

综上所述,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由于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高职教学中应该注重口语的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科]

【参考文献】

[1]张华.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0,(9).

[2]王瑞达.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步骤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12).

[3]陈燕.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3).

[4]高海柱.浅析高职语文口语教学[J].新西部(下旬刊),2011,(2).

上一篇:关于高职会计综合实训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下一篇:炼钢部方坯连铸机长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