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

时间:2022-09-03 06:16:49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

摘 要:任何学习的需要、目标、动机,其实都不如兴趣来得轻松。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从有兴趣开始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兴趣;变换形式;联系实际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类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也是学生能否深入学习的信号和象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参与度,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本人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每个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要注意每堂课的开始,每节、每章及整个课程的开始,使学生有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教用字母表示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始: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唱一支歌,即“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两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这时我说:“怎么不唱下去了?你们听我接着唱下去,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这时,很自然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内容和各自的学生实际,尽量采用“提问建模解答应用”的一体化模式,诱使学生因问生趣。激发他们迫切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时,不妨创设情境:有一块三角形玻璃板,不慎被打碎成了三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三块都带去?只带一块行吗?为什么?一题三问,层层递进,更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经常变换形式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采取多种形式,如,游戏、故事、趣味题、智力题等,使学生常有新鲜感。

1.介绍数学史料与现状,讲数学故事

如教圆周率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比西方早1400多年。鼓励他们去探索,为祖国、社会做出贡献。

2.设置数学趣味题,能产生数学悬念的问题

在学习不等式时,我提出:一商店仅有一个500克的砝码,与两臂长度不等的天平,一顾客要买1000克糖果,商店如何办?学生迷惑一阵后,提出左右两边用砝码各称一次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不是合理呢?很自然地引入了课堂的主题。

3.数学智力题

4.语言要生动,富有启发性

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首先从三角形的定义开始,提出问题(1):无论怎样大小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然后实验,截三条长分别为4厘米、5厘米、13厘米的细线,看能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发现不能组成三角形。再提出问题(2):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满足什么条件呢?让学生自己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连接AB,AC,BC,测量三条线段的长度,比较任意两条之和与第三条的大小关系,并回答这个结果可用什么公理来说明。就这样,教师不断设疑、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5.广泛联系实际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感到数学脱离实际,是抽象纯理论的,所以在教学中,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与生活,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而不是空洞乏味的“空中楼阁”。我在备课中经过一定思考,这些事例是不难找到的,如建筑设计、利率计算等,几乎可以信手拈来。

6.肯定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坚持多鼓励、勤表扬的原则,对于基础较差者,更要注意选准角度,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肯定评价,使他们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老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这样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会高涨,对你所教的数学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7.进行学法指导

常见有些学生学习很努力,很用功。但成绩并不理想,这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并鼓励学生阅读这方面的书籍等,这些学法指导很有效、很适用,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有较大提高。

8.重数形结合

数与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图形问题可用代数解决,代数问题也可用图形的方法解决。这里,既有思维的发散,又有学科的渗透。另外,还应挖掘数学中的美学素材,紧贴教学内容分析数学结构的统一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学方法的奇异美,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们应从各个角度,不同层次,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合理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王楼中学)

上一篇:坚持,我们共同的信仰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