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03 05:34:29

劳动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年,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的思路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省劳动保障厅“五个充分”的工作方案,坚持创业富民、就业利民、保障惠民、和谐安民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求在促进创业、充分就业、全民保障、素质培训、权益保护、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小康成果、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一)立足民生之本,进一步加大就业促进工作力度

*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其中面向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14万个,其中提供社会公益性岗位8000个;失业人员就业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万人;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7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充分发挥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全面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出台的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继续把灵活就业人员、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及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发挥政策优势,使各类用人单位不断提高吸纳安置失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规范操作,提高补贴、税收等优惠政策的使用效率。

2.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根据《*市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年完成90%的村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构建,并实现“六到位”工作目标,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开展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将本地农村劳动力纳入社会登记失业率调查制度,逐步建立社会登记失业率控制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推进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并库。

3.大力促进“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向纵深发展。在全市全面长效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并逐步向“充分就业村”延伸,实现市区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80%、城关镇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50%;稳定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加强协管员业务培训及工作指导,协管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4.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建设水平。继续开展劳动力市场创星级达标活动。根据劳动力市场“新三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制订统一的就业服务工作规范,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90%以上达到省三星级标准,2家达到四星级标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年内市本级就业管理机构至少有15名高级职业指导师、20名中级职业指导师,县市(区)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高级职业指导师、3名中级职业指导师;充分发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在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好“再就业援助”行动、“春风行动”、就业服务周等大型、专项招聘活动,重点做好网上“公共职介超市”、职业指导工作室和技能岗位对接等体现公共职介品牌的工作。

5.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工作。结合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登记失业率调查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动态管理制度,将被征地劳动力纳入再就业援助的范围,对持有《就业登记证》的被征地农民,享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就业扶持政策;对其中已被依法征地、撤村(组)进社区大龄等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发给《再就业优惠证》,凭《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扶持政策。

6.制订鼓励城乡劳动者创业的政策。建立城乡创业推动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全市建立60个创业基地,向社会征集推介100个创业项目,建立1个创业网络;建立“创业引导性资金”,市本级不少于500万元,县市不少于200万元,其他各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创业资金。

7.继续加强劳务合作交流和农民工管理服务工作。开辟更多的劳务基地,重点加强与宿迁市的对口挂钩协作关系,满足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建立劳动力输入地与输出地信息数据库,完善登记和分类查询工作;认真落实对跨省农民工实行就业补助的政策。

8.加强以拓展服务面为主体的入境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完成省厅要求的年度纳入管理的境外人员就业数比上年增长的工作目标。

(二)着眼民生之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年,全市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个险种的覆盖面均达到96%以上,参保人数均突破190万,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巩固在98%以上,农村劳动力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农村老年居民按月享受养老待遇或社会养老补贴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3%、97%。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养老保险。(1)认真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确保新制度平稳实施。(2)继续实行扩面征缴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扩面和基金收缴工作。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净增16万,其中市区净增3万;养老保险费人均缴费基数达到1190元,其中市区达到1530元;养老保险费清欠率达到35%,全市清欠5800万元;80项数据指标上传率达到90%,正确率达到95%。(3)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4)全面实施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办法,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养老制度。(5)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达到92.5%以上,其中档案接收率为85%。(6)大力推进企业年金工作,规范企业年金方案报备和管理机构资质报备工作,推进企业年金工作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2.医疗保险。(1)巩固发展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制定《*市城镇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办法》。(2)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向社会医疗保险发展,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转变,年末经办人数力争达到400万人。(3)稳步提高各类参保人群医疗保障水平,重点研究城镇非职工人群在实行大病住院医疗保险的基础上,稳步建立门诊医疗补助制度;对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实施免费健康体检,*年末完成率达50%以上。(4)完善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帮扶弱势群体;建立精神卫生日间康复保障网络,探索新型精神病整体医疗保障模式。(5)切实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3.失业保险。(1)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支撑力,积极探索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2)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推进失业保险和失业登记、监测工作,建立预测分析、预警报告和预案启动等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3)建立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长效机制,调整农民工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

4.工伤保险。⑴建立起预防、赔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树立“预防优先”和“康复优于补偿”的理念,积极稳妥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研究工伤保险康复管理办法,建立康复业务标准、规范、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框架。⑵深入实施“平安计划”。建立起覆盖广大职工的“职业安全网”,重点解决建筑、施工等特殊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出台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指导意见。⑶进一步规范工伤保险业务流程。制定《*市工伤保险业务工作手册》,统一和规范*市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法律文书。⑷筹划成立*市工伤认定中心,建立工伤认定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规范工伤认定管理,完善劳动能力鉴定手段。⑸做好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实施工作,确保新老标准平稳过渡,根据新标准修改我市劳动能力鉴定操作流程和业务规范。

5.生育保险。组织好《*市职工生育保险管理办法》的实施工作,全力维护参保职工的生育保险权益。

6.农村养老保险。(1)加快推进农村企业及其职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2)推动老年农民社会养老补贴纳入财政预算,以保持我市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3)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改进和完善现行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启动劳动适龄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工作,提高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水平,探索养老年龄段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4)强化考核,将农村企业及其职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和劳动适龄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标考核体系。

7.社会保险基金监督。(1)加大现场监督工作力度,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组织开展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情况的检查。(2)继续开展对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控检查,进一步提升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经办和管理能力,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3)推进社会保险基金非现场监督,建立基金非现场监督相关指标和体系。(4)继续开展并推动全市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审计工作,市区检查面不低于30%,到帐基金3000万元。(5)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对各地基金监督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三)推动素质就业,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年,再就业技能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4000人;农村和外来劳动力培训25万人,其中技能培训5万人;高技能人才培训7000人,其中技师以上1800人;职业技能鉴定5万人;技校招生6500人以上。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促进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2.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经费使用制度。市区积极实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111”资助计划》,即:每年确定面向社会培训的10个职业(工种),资助培养100名高级技师,1000名技师。实施*市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计划,七项制度全面推进。逐步培育形成一个社会、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3.提高职业能力建设公共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和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以此为抓手,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4.积极推行“职业培训普惠制”。对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来农村务工人员均可享受相应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培训目标。以跨省及省内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为突破口,以被征地农村劳动力为重点,着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通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增强城乡劳动者充分培训的后劲,形成长效机制。

5.积极推动企业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工作。在全市20家较大企业开展培训鉴定工作,特别是争取*创元集团成为劳动保障部“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实验区”。把培养评价的主战场放在生产第一线,把生产绩效、质量、业绩等作为评价的内容,形成新的培养机制、模式和评价方式。

6.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指导相关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广校企合作优秀伙伴的经验,联手培养准高技能人才。组织院校开展企业用工调研活动。

7.进一步加快技能鉴定的内容和模式的改革。加强职业标准、教材和题库的开发工作,集中力量,拿出一定的开发经费,加强职业标准等的开发;继续做好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统一认证和全国、省统一考核工作;努力完成新技师培养考评任务。

(四)围绕和谐社会,进一步构建公平协调的劳动关系

*年,劳动合同覆盖率达到95%,劳动保障投诉举报案件、劳动争议案件和案件处理结案率均继续保持在95%以上。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劳动关系与监察工作。

(1)着力组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各项执法检查活动。认真做好投诉举报受理与查处工作,提高劳动监察案件处理质量和速度;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着重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及时处理因拖欠工资而造成的上访、群访事件,杜绝恶性事件;适时开展打击非法劳务中介专项检查活动,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

(2)继续健全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完善劳动关系与监察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市本级探索试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检办法;健全完善劳动监察工作网络,继续推进完善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试点工作,在城区探索街道劳动监察辅助组织的建立,实行全市劳动监察网络化。

(3)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充分覆盖方案》,加强劳动合同书面报告日常管理,提高劳动合同书面报告率,有针对性地推进集体合同的签订与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积极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向乡镇街道延伸,加大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合同签订面的扩大。

(4)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培育与评定工作。继续培育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面推行A、B、C劳动保障信誉等级管理制度,对劳动保障C级单位加大巡查力度,促使其尽快转化。

2.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1)坚持公平正义,提升劳动仲裁处理质量。抓好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对于30人以上危害社会稳定的集体劳动争议,做到提前介入快、调查取证快、审理结案快;抓好协调处理能力建设,按照“简便、快速、灵活”的要求,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度,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抓好规范办案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重大、复杂和疑难争议案件处理的全过程。

(2)坚持以防为主,构筑劳动争议预防体系。各地劳动仲裁机构定点联系企业不少于50家,指导企业建立和健全劳动管理制度;推进与行业协会的联系,通过行业协会指导企业改进和提高劳动管理水平;做好劳动合同鉴证工作,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主动落实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

(3)坚持以素质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劳动仲裁队伍建设。继续落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领导与监督职能,坚持仲裁委员会例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疑难问题会办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的指导;巩固和加强劳动仲裁乡镇办事处建设,就近、就地协调处理劳动争议;在建筑、餐饮等行业试聘兼职仲裁员,试行在行业内协调化解劳动争议。

3.企业工资管理。完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指导工作。根据市政府提出的坚持富民优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6%,进一步完善工效挂钩制度、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巩固工资发放保障机制。

4.工作。加强工作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劳动保障渠道,进一步做好来信来访处理工作。

(五)重视基础建设,进一步开创劳动保障事业新局面

1.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勤政建设。

认真抓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管理,全面提高我局党员干部素质;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继续贯彻执行好党组织的各项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建工作全面达标;进一步深化“三优三满意”创建文明机关活动;抓好群团工作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

2.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

加强劳动保障系统的法制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认真做好立法和规范性文件的法核备案工作,重点实施市政府《*市城镇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立法计划;妥善处理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

3.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继续认真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大力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加强对高级技校、就业管理中心两家事业单位机构升格后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考核考察工作;积极贯彻“岗位管理办法”,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根据省、市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工作。

4.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

按照“金保工程”建设要求和上级部署,升级优化劳动保障四级网络系统和业务工作流程;强化四级网络系统、社会保障卡系统等的日常维护工作;进一步提高金保工程联网数据质量;实施好社会保障卡数据中心建设;强化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工作;做好社会保险异地结算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开通12333电话咨询服务;继续办好劳动保障网站;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综合统计相关工作。

5.启动劳动保障综合基地建设。

启动建设高水平的劳动保障行政、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综合基地,以提高行政和服务能力,适应劳动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下一篇:市季度劳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