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时间:2022-09-03 05:30:42

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关 键 词: 电教媒体 兴趣 乐园

内容摘要: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语文学习的乐园。小学语文教学,正因为有了电教媒体,我们的课堂才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小朋友才变得聪明伶俐,我们的教学效果才会显而易见。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入的今天,电化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尤其是科技的发展,电脑、网络走入课堂,更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语文学习的乐园。

一、电教媒体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年纪小,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但当他们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则会主动的、积极的、执着的去探索。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果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巧妙地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无疑将成为学生渴求知识好奇之火的助燃剂,成为探求新知的乐趣而产生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激情引趣。上n伊始,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教学口语交际《兰兰过桥》时,先播放一段动画片:叮当猫要到外婆家去,可是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请小朋友为叮当猫设计一座桥让他过去。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创设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引人入胜。设疑置问,就是要利用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引人入胜。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首先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让学生听一听,初步感受乐曲的凄美。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是怎样来的吗?是谁创作的呢?关于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电教媒体让学生乐说

会教书的教师应把书教厚,即能抓住每一个契机,利电教脚媒体,丰富教材外延,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小学教材中的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孩子生活,孩子易于理解、易于模仿。教学《柳树醒了》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开始,学生的思维没被点燃,思路很狭窄,都说一些课文中出现的事物,我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把多姿多彩的春天呈现在学生面前:粉红的桃花,鲜红的杜鹃花,嫩绿的小草,绿油油的禾苗、、、、、、再配上优美的乐曲,多彩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说话欲望,同学们举起了小手,一首首美丽的小诗从孩子们天真的小脑袋里跑了出来:

“春雷跟杜鹃说话了,说着说着杜鹃醒了,春雨给杜鹃洗澡了,洗着洗着,杜鹃花红了。”

“春雷跟小草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草醒了,春雨给小草洗澡了,洗着洗着,小草绿了。”

“春雷跟桃树说话了,说着说着桃树醒了,春雨给桃树洗澡了,洗着洗着,桃花红了。”、、、、、、就这样学生在多媒体的引领下学会了思维,学会了语言表达。

三、电教媒体让学生乐想

想像是借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造的热情。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让孩子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四、电教媒体让学生乐读

教材中,不是每篇课文都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动情地读。有些课文由于时空的限制,与学生心距较遥远,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情感。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最后一段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看望邢台地震中的灾区人民,看望少年儿童,把降落伞让给小扬眉,与清洁工人握手、、、、、、我选用了《忘不了》这支小提琴乐曲配乐。乐声之中带着凄婉与悲壮,配着音乐,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这一段。读完后,我发现学生眼睛里都闪烁着泪花。趁热打铁,我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没想到学生比我更加投入,一字一词无不恰到好处!他们将对总理的热爱之情,崇敬之情,难舍之情,怀念之情,在朗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凄婉的音乐,充满激情的朗读,令人陶醉,令人震撼。

五、电教媒体让学生乐写

乔姆斯基理论认为:人的大脑独具一种“语言获得装置”,这种装置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成为具体的语法,说出具体的语言。语文教学中可巧用电教手段,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难题。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学生自己喜爱的照片,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栩栩如生的描述人物形象。还可将公园景色拍摄下来,借助录像将画面播放或定格,或回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这样的教学,学生写作再也不必为“无素材”而烦恼了。学生从“怕写”到“乐写”、“会写”。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欣赏录象,欣赏范文,模仿修改,互相传阅等形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这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自然地提高了。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写作,从而提高习作教学效果。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枯燥的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乐园”中,他们的思维被激活,语言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2、《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现代教育思想的正确体现》--------曲阜师范大学电教系 李艺

3、《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和发展趋势》

上一篇: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