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认知与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03 04:19:09

网络谣言的认知与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政府在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中,肩负着网络谣言监测、预警、疏导和管理的职能。当网络谣言产生时,政府能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利用自身权威的优势,多渠道、迅速高效的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符合逻辑的,态度诚恳的辟谣,直接决定着网络谣言的影响广度和深度。本文结合不同阶段网络谣言的传播规律,从政府行动、网络谣言受众和传播媒介3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的辟谣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网络谣言;政府辟谣;谣言受众;阻断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1-0023-05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矛盾突发期诸种问题冲突的叠合积聚,伴随着各类社会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成为广大网民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

当前国内关于网络谣言的研究主要有网络谣言的概念,成因,特点,传播规律和传播动力等。王国华(2011)认为网络谣言是在网上生成并传播的未经证实的特定消息,并以地震谣言为例,从网络谣言的、传播等视角分析谣言的传播动因[1]。伍宝等人(2009)指出信息缺乏、社会心理、网络虚拟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是网络谣言的成因[2]。也有学者认为增加公众的生活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有效规避和消解[3]。但在网络谣言传播中政府的辟谣对策研究中缺少丰富的案例支持,从而造成已有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因此,本文在研究网络谣言规律基础上,整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当前发展动态,通过把握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研究网络谣言受众的心理变化,进而从传播媒介、网络谣言受众、政府行动3个角度提出网络谣言的辟谣对策。

1 网络谣言的内容及类型

1.1 谣言传播的网络化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谣言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而是更多的借助于网络进行传播。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离经叛道等内容[4]。

过去的传统谣言是单纯的人际传播,而真相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的,即两者之间相互平行和独立。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谣言与真相同时在互联网上传播,甚至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这就使得网民在浩瀚的信息中,难以辨清真伪,会因相信谣言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和受众者。一般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对比[5],见表1。

1.2 网络谣言的类型

上一篇:基于CNKI文献分析的合作稳定性研究综述 下一篇:中国文象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