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时间:2022-09-03 03:55:09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摘 要: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上,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自主学习;兴趣;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342-01

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与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我校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已经普及了二十年了,作为非高考学科,要在高考的夹缝中做得有声有色,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有更多的能力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一、主体激发――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中学生特别喜爱玩游戏,而这恰恰就是学生最大的兴趣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含有不少适合中学生练习的游戏。

如在高一年级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信息技术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演示,而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上机时,提供互联网,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他需要的信息:语文作文、数学题、历史知识、科技前沿等等,只要是与学习相关,学生都可以凭自己的兴趣自主查找。结果大多数学生自己都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这样老师再进行小结并表扬这些同学,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另外,适当的考核,也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考核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申请参加微机兴趣小组,这样既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又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不断去学习。在学习期间,进行几次理论测试和上机模拟测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得到肯定和承认时,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主体尝试――尝试自学,动手实践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性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即课前让学生超于教学进度进行独立学习,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针对性地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之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如在进行动画设计中的绘图教学时,我没有像平时一样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而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已经学过的图形处理,并让学生回忆PHOTOSHOP的使用,打开FLASH软件后发现有很多相似的工具,是否用法也和PHOTOSHOP相同?学生充分实践后请学生演示操作,教师只需略作点拨、归纳即可。这样,学生积极把学过的旧知和新知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学得轻松,也容易掌握,真正做到了轻负担、高效率。另外,鉴于现在我校学生层次不一,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不一样,因此,在上机实习前,针对本节内容设计一些深浅不一的题目,让学生针对问题操作,题目作完了,本节内容也就掌握了,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上机的盲目性。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加鼓励,个别指导,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把题目做完。基础好的学生做完后可以主动去探索一些较深的知识,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

三、主体归纳――实践小结,体验成功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在操作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如“EXCEL”窗口,其中的工具栏和“WORD”窗口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找出工具栏和菜单栏的区别与联系。学生上机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检查每一个学生实践操作的程度。对好学的学生,提供方便,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学生找到了,但说不清楚,我就让他到教师机上演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让其他同学讨论,一起归纳出工具栏上的按钮有些同菜单栏中的一样,但操作起来方便、快捷。另外,“WORD”教学中的格式栏、光标、标尺等教学都可以通过实践、归纳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也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无论是理论性较强的课,还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中,在教学中我都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的内容及内容之所以如此编排,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总之,发挥学生自主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上一篇:中西融合感受英语语言魅力 下一篇:我对后进生辅导转化的一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