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间:2022-10-23 08:33:55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 要: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果的,要持之以恒,方能见彩虹。养成好的习惯,会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知识,教育的过程不但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同样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关键词:引导;养成;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2-0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学生早期在学校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众所周知学习习惯是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系统性,稳定性的学习心理与行为方式。学习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素质,而是后天获得的。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应该竭尽全力去促进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想养成特定的学习习惯,学生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在固定的情境下反复练习,这种练习可能是有意识的,也有可能是无意识下多次重复形成的,而有些习惯可能没经过练习,只经过一次就固定下来了。当某种学习习惯形成后,一旦进入相似的情境,这种习惯就会自发地表现出来,具有自动化的特性。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常是不自觉的行为阶段。这时的小学生自制能力特别差,需要教师及家长强制监督。这个时期的学生年龄偏小,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影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源泉。教师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投入要真实,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表扬孩子时,面无表情,其教育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在鼓励和表扬孩子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表情的鼓励和手势性鼓励以及身体的接触性鼓励都是必不可少的。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被老师所喜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鼓励的言行,是使孩子乐于接受良好习惯形成的催化剂,教师是小学生除了父母之外最常接触的人。其自身的修养对小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小学生辨别能力差,但是又生性喜欢模仿,无论老师的学习习惯良好与否,都会在小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印记。如果老师写字的字迹工整清秀,学生就会跟着模仿出工整的字迹。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第二阶段是较自觉阶段。不需要外力监督,但是还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小学高年级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阶段。从生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身体各个器官成长速度急剧上升,性激素开始分泌,生理发育迅速走向成熟。从心里上看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增强,交际增加,喜欢刺激和模仿,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自我约束力转弱,易接触暗示,易冲动。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衔接不好,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很多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上好吃懒做,讲究攀比,思想空虚,意志脆弱,缺乏必要的行为规范。说粗话脏话,动手动脚等,甚至有些同学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损坏公共财物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不加劝阻而提供方便。长此以往,滋长了孩子们任意妄为的脾气。所以这些都是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我们的教育就是唤醒人的自觉。自觉遵守规范就是在形成良好的习惯,环境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以教师要重视环境的营造,特别是班主任要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班级的风气若是正,学生的学习风气也就正,学习气氛也就浓厚,学生自然在良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形成坏的习惯。即使是好的学生也会变为有不好习惯的人了。所以强化班级的教育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希望;第三阶段是自动阶段。这一阶段不需要监督和意志努力,是一种定型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摸索,养成善于思考会倾听,自主学习勤动脑的好习惯。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教学特点进行切合实际的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源于内心,源于生命,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将实际生活作为自己行为习惯养成的舞台。对待孩子应该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多一点沟通少一点说教;多一点指导少一点灌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时刻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充分利用班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训练。如集中注意力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比学习优秀的训练,争当好孩子的训练……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得到规范,他们就会自然地改掉那些不良习惯,养成好习惯、好品行。从而让心灵得到浸润,道德得到涵养。

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

总之,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果的,要持之以恒,方能见彩虹。养成好的习惯,会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知识,教育的过程不但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同样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 黄兴明.小学养成教育初探[J].时代教育,2012(3):17.

[2] 李 坤.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小学素质教育,2013(5):176.

上一篇:与孩子们同行 下一篇:小学语文写字方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