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奥运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时间:2022-09-03 03:31:11

弘扬奥运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背景分析:

2008年,中国北京以主人翁的身份迎接奥运会的到来。此时,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对奥运会、奥运精神又了解多少呢?了解奥运,参与奥运应从我做起。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悠文明的历史古国,应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精髓融入到奥运精神之中,还世界一个惊喜!

奥运精神不仅是一种体育精神,更是人类面对挫折与挑战时的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奥运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国为奥运作出的巨大贡献与辉煌成绩,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顽强拚搏的精神,时刻充满自信地迎接奥运,迎接自己人生旅途上的每一次挑战,促进自己健康成才。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第9课~12课围绕奥运会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索单元,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奥运的历史、我国申奥的情况有所了解和认识。同时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渗透在本单元的教育教学当中,让我们的少年关心我国2008年主办的北京奥运会,并为我国申办奥运取得成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奥林匹克运动蕴含的深而广的人文精神,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与美术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查找与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内容,结合教师所讲,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体育运动与人类生活的重要关系,对事业的追求和拚搏精神。

重点:奥林匹克运动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难点: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学习兴趣。

关键:通过教师引导能使学生自主查找、搜集、整理相关信息。

教具:课件、教材、展板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提问:歌名及为什么活动所写?答:《手拉手》,汉城奥运会。师:同学们都知道北京在2008年主办第29届奥运会,可是你对奥运会究竟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入奥运会的历史。

(2)新授。①教师介绍古代奥运会。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其中包括古希腊奥运会遗址、古希腊瓶画、雕塑《掷铁饼者》等,让学生欣赏,并思考:想一想,古代奥运会为人类留下了哪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答:古代奥运会谋求和倡导的和平与友谊精神、拚搏奋进精神、追求人体美的精神,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对现代体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②介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其中包括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奥林匹克标志等,让学生思考:你能讲讲奥林匹克标志的含义吗?

答:奥林匹克五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谊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聚,充分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团结精神。

(3)奥运精神。教师提问: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奥运格言?A.和平、友谊、进步。B.更快、更高、更强。C.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

问:这些口号体现了怎样的奥林匹克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

(4)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上我们对奥运会的发展历史作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成就。(教师课前已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①提问:A.中国参加过几届奥运会?(11届)B.是谁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许海峰)C.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什么?(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D.想一想,申奥标志有哪些含义?E.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体现了哪些人文精神?②教师放视频与学生一起重温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的瞬间。

(5)①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以《我眼中的奥运》为题,畅所欲言,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图片、趣闻逸事等和老师一起分享。②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展析(只有标题)让学生分小组将自己搜集的材料集中到展板上,进行加工、美化。

(6)教师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加深了对奥运会的了解,我希望同学们能以奥运精神的百折不挠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顽强拚搏。课后我们将这块展板放到学校正厅,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奥运、支持奥运。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了两点的突破:

其一:“人文精神”的体现。当今社会,人们对过于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开始予以积极的反思。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注入“以人为本”的新的文化理念,完成“自我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呢?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本课学生通过对奥运历史、奥运精神的学习与感悟,目的就是使其认真思考,深刻体会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寻找人生的理想,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其二:“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目前,中学美术教学的主要问题仍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教师不再是说教者,而是条件、信息的提供者,学生成为发现、推理问题、验证结论的实践者。

通过对《人文奥运》这节课的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与学生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寻找知识的真谛。在这条漫长的探索之路上,我们互有不足与缺陷,但是作为一名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者,我将紧紧抓住以上两个突破点,与学生产生互补,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上一篇:谈数学课堂教学管理 下一篇:如何引导农村初中生走出英语学习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