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03 02:25:45

有关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临床上我院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法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与护理中实际临床效果进行探究进一步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实施护理的重要性加以阐释。方法:将我院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将这42患儿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中有22例患儿,对照组中有20例患儿;其中观察组的患儿其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均采用了我院制定的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中的患儿则没有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接受的仅仅是一般的常规护理);两组患儿在接受我院系统治疗、护理前其各项基本资料、指标经过相应的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30d后对两组患儿其基本的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其最终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作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之间的有关指标是存在显著差异的(p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29-02

一般在临床上,我们把由病毒感染的原因而造成的脑炎称之为病毒性脑炎。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者和患儿而言在疾病有所好转后会有一定的几率留下一些诸如神经性麻痹、间歇性癫痫以及智力衰退等方面的后遗症[1]。目前,在我国对与小儿病毒性脑炎所造成的后遗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研究如何有效的降低由于病毒性脑炎所造成后遗症的发生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的。我科从2009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有84例,经过基本的治疗及及时的护理干预,获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科在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患儿的年龄分布从8个月-12岁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4.5±0.5周岁,患儿的发病时间在3-7d之间,经过我科的有关诊断证明42例患儿的主要的临床表现均符合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症状表征。把42例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10例;而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8例对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前、治疗过程中的主要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两组患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在两组共计42例患儿接受相关治疗的过程中,对处于脑炎急性期的患儿对均采用了一系列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患儿实施了供氧、抗病毒、激素药物、脑细胞营养、降颅压、降温以及镇痛等方面的治疗以及处理。而对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患儿(23例)而言,我们在对其进行控制高烧、呕吐等一般的症状后使其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患者并使得他们渡过了相应的危险期后,在第一时间内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了运动疗法、穴位疗法以及高压氧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与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还要按捏患儿的四肢肌肉和进行患儿各个关节的被动性、渐进性以及屈曲范围的训练。同时我院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还包括对患儿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方面的指导。当然在此过程中有关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2]。

而以上这些对于对照组中的患儿而言大都是不予以实施的,对照组中的患儿给予的只有一般性的用药、饮食方面指导。

1.3效果的评估标准[3]: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整个治疗、护理的康复效果分三个等级:优、良、一般。整个治疗护理后效果为优的标准:患儿的神志完全恢复清醒,一些像抽搐、昏迷以及发热等方面的症状完全消失,机体的各项功能完全的恢复正常同时没有留下一些后遗症。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和康复后患儿的神志基本恢复清醒,昏迷等症状基本消失,患儿的肢体以及肌力得到明显的改善。一般的评定标准为:患儿的神志尚未完全恢复,而且患儿无法实现基本生活的自理同时伴随有一系列的后遗症、并发症的出现。

在本次研究中,最终患者的康复效果中符合优和良标准的患儿均被视为护理干预、治疗有效。有效率=(优的病例数+良的病例数)/该组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在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 19.0的软件包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患者的计量资料采用的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的是2检验,P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下一篇:网络用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