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3 11:22:03

浅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微课是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形成的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活动,具有内容广、容量小、目标明确的特点.具体地说微课程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在数学教学的很多环节中,微课程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略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

课本中有很多知识,凭高中生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学,或者只需要老师稍微点拨就可以明白.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老师加以指导,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配上醒目的提醒语,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成五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传到校园网或班级QQ群,供学生点击或下载观看.通过这类微课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预习,自学一堂课.当掌握预习方法,习惯自学时,可以大大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二、课堂当中

1.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再现生活,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阶段,如果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画皆美的视频,不但能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而且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如在讲《二分法》这节课时,用央视《购物街》节目中猜价格的环节引入,这样既快又准的猜出正确答案,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神,接下来的上课环节也非常精彩.这节课课前让学生有期待,课中让学生有满足,课后让学生有留恋,正向一堂好课努力.又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用微视频展示细胞分裂或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不仅使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运用微课建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教材中的重难点常常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教师可将重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如笔者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结合PPT将其内容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动态实现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使其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建构.

3.运用微课解决问题,构建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可将例题讲解环节以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并从中提出典型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并通过小组协作进行问题解决.此构建的协作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将已建构的知识完整化,具体化,进而形成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学教材各学科都是按单元内容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核心知识点.这一个个的知识点就可以做成一个个的微课,让学生反复揣摩、领会.学生悟透了,解起题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三、课堂之后

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总有不能接受的知识点,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反复详细地讲解.这时可以将重点概念、难点的讲解录制下来或用PPT做成微课程.视频里面呈现出来的是完整的对某个知识点的诠释.课后学生自行下载观看,课堂上无法理解的,就可以及时得到补充.

四、专题学习

1.针对高一学生,实施“微课辅助于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近年来我国的课程标准、普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和内容的调整,较大地降低了有关知识的要求,造成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较为严重的脱节,众多声音表示“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问题已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广泛关注.具体知识内容上,如立方差(和)公式初中已不作要求,而高中的许多题目还在运用它.二次函数配方、作简图、求值域、二次函数的观点解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闭区间上求最值等问题,初中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是高中数学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的.几何中部分概念(如三角形的五个心等)及部分定理(如三角形角平分线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因此,可以自行编写《初高中衔接教材》,按重点划分录制系列微课.利用下午课前、晚自习前等琐碎时间,给高一学生播放微课,并可以留相应的练习题目进行巩固和提升.后期制作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这一举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数学教师对本活动价值的看法.希望通过本活动积累经验,使得教师在处理教材衔接问题时有的放矢,优化备课环节,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针对高二学生,实施“微课辅助于课堂教学”.选取合适的课题,设计创新教学环节(如:介绍课题数学史部分,加入课题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等),制作相应微课.安排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翻转课堂――进行微课教学,教师辅助答疑.对照班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后,在两班发放相同的小测题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教师综合分析两班的答题情况.并在实验班发放问卷,调查学生是否接受、喜欢这种课堂,甚至访谈部分学生.最后,结合成绩、问卷、访谈,听课教师之间评课、反思、研讨.

3.针对高三学生,专题训练很重要.可以把一个专题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做成卡片,用PPT工具把这些导图做成微课.这种微课结构性强,有系统性.适合章节复习,专题复习.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事实上,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把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地方,合理地整合.将重点、难点、专题、典型题做成微课程.按章节、知识点等模块分类整理.一整套的数学微课程做好,就是很好的一门校本课程.这需要学校整个数学团队中每个数学教师的努力.课堂不能被微课代替,但是我们可以用微课程补充实际教学中的缺陷,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上一篇:迈向基于协同的高质学习 下一篇:民办高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