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教学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9-03 11:17:11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 要:要结合新课程的改革教学实践,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诗歌单元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引导学生为主,讲解为辅,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对整篇诗歌有充分的理解,进而再深一步分析作者当时创作诗歌的背景和寄托的情思。教师应该通过强化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变革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践和探索为诗歌教育有效性提供借鉴,开启诗歌学习的新思路。

关键词:必修教材;诗歌;自主性

一、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诗歌单元的认识

必修教材一共分为五册,为了方便记叙,这里就简称为“语文1到语文5”,其中“语文1”到“语文4”有诗词单元,在这4册中“语文1”诗歌的主要题材是现代诗歌,而关于古代诗词是在“语文2”到“语文4”这三册教材中。古代的诗歌部分都在这三册教材第二个单元,每册书的整个单元都是选取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篇目,每个单元安排4课,共计22首词。在这其中前三课都是要求精读,最后一课要求是略读,所以在每个诗词单元侧重点也不同。从整个教材来看大概有以下几个朝代的特点。

1.“语文2”反映了先秦到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代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诞生一种新的文学表达方式叫“诗歌”,代表作品《诗经》,然后是一部惊世之作的节选《离骚》,它是战国时代最有成就的诗词。《孔雀东南飞》又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短歌行》《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这就是当时比较突出的作品,讲解这些诗歌让学生感受到诗在中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进而对诗产生兴趣。

2.“语文3”讲唐代诗

我相信关于这个朝代的诗不需要做过多的介绍,学生都应该知道,“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歌大能者,几乎统治了唐代诗歌的半壁江山,唐代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让诗词在这个时展到了巅峰,第二单元选取了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三首短诗,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和李商隐的《锦瑟》《马嵬(其二)》。

3.“语文4”:宋词

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第四册第二单元主要是将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进行赏析,选取了这两种风格的典型代表,婉约派有柳永的《望海潮》《雨霖玲》,李清照的《醉花阴》《声声慢》;豪放派的有苏轼《定风波》《念奴娇》,辛弃疾的《水龙吟》《永遇乐》,两种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都展现了各自的魅力。

二、诗歌单元的教学实践

1.通过“补、增”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语文教材以必修教材为核心,增补语文读本和配套辅助练习册的内容,对诗歌单元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把诗歌的类型整合成一类,把表达的思想整合成一类,把诗歌表现的时代背景作为一类,这样就把整个单元都联系起来了。教师根据学生适应的方法来进行讲解,能够得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比如《诗三首》选材的时间跨度比较大,从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到曹操的《短歌行》再到《归园田居》,将导学中的《西北有高楼》作为古诗十九首的补充,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的普通情感,让学生理解其现实主义风格。

2.采用形成“吟咏+鉴赏+背诵”的教学模式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诗歌的教学实践就是一节课40分钟,怎么才能上出诗歌的效率呢?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作“一二一”教学方法。

“一二一”教学方法主要是将课堂四十分钟进行切割,使每个时间段都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利用,保证效率,在各个时间段选择吟咏或鉴赏或背诵的学习方式。诗歌主要以言情方式居多,情感的载体往往是通过相关的物象来转达,从诗歌当中找到物象是鉴赏的第一步。第二步试图描绘诗歌中的意境,用主观的情感倾向进行描述,第三步挖掘诗人在诗歌当中隐藏的情感,这个环节占用课堂二分之一的时间。我们通常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要让学生不断地去吟诵,反复体会其中的意境以及诗人在什么情况下来进行创作的,对理解诗歌整个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个过程占据课堂四分之一的时间。最后的一个四分之一的部分应该留给学生进行自由的背诵,课堂中老师大胆地退一个身位,留给学生一席之地,往往就是独立自主的开始。目的在于力求上完一节课就有一首诗牢记在心里的效果。

3.发挥学生学习诗歌的自主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态度分成几个小组,5至6人一组为宜,有学习强和学习弱的一组,这样每个小组水平就相当,大家可以对诗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不能够理解再去问老师。在学习完一篇新的诗歌,大家可以相互抽查背诵的情况,形成良性竞争的关系。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对每个小组进项总结,比比哪个小组表现是最好的,这样形成了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都有一种不怕输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诗歌的自主性,不仅是自己诗歌鉴赏水平提高了,也带领同一组的同学一起提高。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清涧中学)

上一篇:作文评改应重“品”轻“改”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