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2-09-03 08:55:22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韩国是东亚仅有的几个发达国家之一,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韩国和中国有着许多相似的文化背景,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显著的特点。对它的特色进行分析,能够为加强和改进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韩国; 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启示

韩国在二战结束之前还是日本的殖民地,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经济就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迅速实现了市场化和工业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一跃而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韩国将其根本原因归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虽然韩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与我国的截然不同,但是同样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对我国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以儒家伦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韩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历史深远,特别是儒家文化传入韩国之后,孔孟也就像在中国一样享有极高的名誉。在几千年中,儒家文化影响了韩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同时其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韩民族性格。韩国被认为是“儒教的样板国家”。今天,儒家伦理不但体现了韩民族的精神,更成为韩国学校德育的灵魂。

首先,儒家伦理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韩国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儒家伦理道德是其中最重要的课程,是韩国人安身立命的最高准则,也是他们走向世界,塑造大韩民族气质的最重要的内容。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的建国精神“弘益人间”是韩国的教育理念,韩国的教育中把它列举为应使韩国人获得的精神之一。“弘益人间”的思想与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博施济众、修己安人的思想如出一辙,相差无几,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公益精神、协同精神、勤勉精神、奉献精神,以强化民族自立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重塑民族之魂。

其次,儒家伦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由于儒家伦理的浸染和渗透,当今具有独特东方特色的韩国教育才得以生长。在韩国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开设的相应课程中,无不渗透着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系统、全面和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内容涉及个人、家庭、邻里、学校、社会和国家的不同方面,内容安排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小学《道德》的课程内容涉及“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四个领域,要求养成基本生活的习惯和礼仪、道德规范,培养能正确、合理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性问题的批判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初中的“道德”课与小学相衔接,仍然是四个方面。韩国高中的伦理课内容几经调整,2002年设定为四个方面,即国民伦理教育、现代生活教育、经济生活伦理、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这些内容特别强调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韩国大学的国民伦理课,是在中学道德教育基础上更高层次的系统的伦理教育。内容除涉及社会道德问题外,还有系统的伦理理论知识,目的在于教育青年以国家和民族为重,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①由此可见,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还是有关民族国家的重大原则,都体现着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

(二)强调国民精神教育

韩国极其重视德育教育,并把它列为教育的首要内容和核心思想。培养青年人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韩国的崛起过程中,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起了火箭助推器的作用。”②而韩国国民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的培养主要归功于韩国的国民精神教育。

“所谓国民精神教育,就是要确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立的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心,确立民族性,以实现复兴韩国的理想。”③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被称为是“有国籍的教育”,而它是通过完善的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来实现的。韩国注意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韩国十分重视国格教育,对学生从小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学校中的老师时常教导学生:韩国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只有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立国生存。韩国人的爱国,还表现在对本土的热爱。“身土不二”是韩国随处可见的广告词。从小学到大学,这一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样的例子是很普遍的。在韩国,家长和孩子都吃本国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虽然超市里有些进口食品比国产的便宜,但很多人还是愿意买国产的。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热爱本土就是自觉地选择国货,他们从小接受的也是这种教育。同时,韩国还重视家国一体意识的培养。韩国人的“国民精神”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世人瞩目:当韩元兑换美元率暴跌时,韩国人喊出了“一人一元救国家”的口号;市民们把自己的金银首饰卖给国家,但只收欠条以救助国家;民间团体和民众还自发组织起来,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减少出国旅游,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国民,所以韩国成为了摆脱亚洲金融危机最快的国家。

(三)实施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法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建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制。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相互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韩国人非常重视家庭的教育作用。因此,在韩国,父母要主动承担起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传统的道德伦理为主,如要求孩子讲“忠诚”和“孝道”,对父母要孝敬,对国家要忠诚。其次,学校成立家长联谊会,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建立密切的联系,以充分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教育作用。再次,在韩国各地,有许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它们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支持学校德育,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通过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四)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实践教育

经验模式是韩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模式。在韩国,政府和学校都非常重视把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都有由政府部门从财政收入里划拨的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作经费支持。近几年来,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在有些学校已经被列为必修课, 学生如果不获此门课程学分则不能毕业。学校还通常会认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如组织学生为社区老人和残疾人服务,参与社区环境治理以及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又磨砺了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充分转化为道德行为能力,从而达到了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二、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了以儒家文化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但是在现代特别是之后,我们在儒家伦理的保护和继承上却做得不够理想,难怪韩国反而被称为“儒教的样板国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改变自己那些不应该变动的东西,就意味着自己灭亡”④如何正确对待以儒家文化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与现时代之间的关系,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当代价值,我们应站在历史与现代的高度上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汲取“”否定一切的教训,避免过去曾经出现过的极端做法。事实上,对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不加批判地全部接收,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扬弃,并结合当今时展的新特点,不断充实创新其内容,古为今用,充分展现其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价值。

(二)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着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民族,历史上的爱国英雄模范是不胜枚举的。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松爱国主义教育,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要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可以借鉴它的一些有益经验。例如,我们也要提倡使用国货,以用国货为荣,以此推动生产发展和国内市场的繁荣。引导人们抛弃“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错误认识,不崇洋,不以贪图个人享受而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能够做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三)重视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

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韩国特别重视通过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实践环节缺乏一定的指导和评价,造成了我国的受教育者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严重脱节。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学校开展的有限的实践活动也多半是流于形式,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最近网络上一个题为“一个被13所学校开除的男孩”的视频传播得很火,其中主讲人讲了一段为了跟妈妈赌气、证明妈妈是错的,他真的到敬老院去做义工的经历,结果证明妈妈是对的,他也改变了原来的观念重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这段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在敬老院当义工的经历居然可以让一个“浪子”回头,我们不得不惊叹社会实践活动的巨大力量。所以,我们要重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起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化与常态化,从而为培养思想品德良好、社会实践能力强的有用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丁颖.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作者简介:刘爱香,女,湖南衡阳人,(1987―)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①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6页

②张宏杰: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M].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③谭菲,张盈:浅析韩国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J].教书育人.2006(10)

④转引自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9页

上一篇:发动机排放超标常见故障诊断 下一篇:浅议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