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贴近乡土生活

时间:2022-09-03 07:07:49

让数学贴近乡土生活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我切身体会到农村有着无比广阔的天地,有着丰厚的数学教学资源,平时只要留心去观察,善于去捕捉,注重收集,努力去挖掘,就能从生活中找到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资源。

一、巧妙创设乡土生活 ,让学生在情境中趣学

成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上好课的关键。农村中心小学很难有经费买齐现代化教学设备,但是,农村小学却有着自己特有的“乡土文化”,学生天天接触的都是一些农活,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开发“乡土”资源,创设数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丰富的 “乡土”资源,为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逼真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在教学《公顷的认识》时,我设计了题目:“收割机的作业宽度为1.2米,每分钟前进95米,每小时能收割1公顷的地吗?”学生对收割机收割场景非常熟悉,解题的兴趣自然很高。

2.收集有乡情“生活味”的数学素材,创设现实情境

生活中,农村学生的数学小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教师应该敏锐地去捕捉这些背景资源,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的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提高学生的智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交流了他们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出它们的意义。好多学生还提出了什么是稻谷的出米率、电脑的普及率、鸭蛋的孵化率等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和一种渴望。

二、探索交流乡土生活,让学生在操作中想学

农村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勤劳朴实,肯做事,喜欢新鲜事物。教学中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学常规,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变抽象为具体,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易于接受。

例如在教学“把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求木料的利用率是多少?”时,我让大家课前用泥巴分别捏两个一样大的正方体,把其中一个用小刀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观察它们的高和底面,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交流,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原来圆柱的底面直径等于正方体的棱长,高也等于正方体的棱长,假设棱长为2,可得“3.14×(2÷2)2÷23=78.5%”。教师再用课件演示刚才的操作,投影出切削前后的立体图。也许这种做法多少有点“土气”,但学生喜爱,学得积极,学得投入。

三、数学应用于乡土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乐学

每一堂课中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根据所学内容,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让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由“书呆子”成长为社会上实践型、有用型、全能型的数学人才。

例如本班张同学在数学日记中写道:“星期六,我和爸爸一起去菜园喷洒农药,`我看了看农药瓶上的标志,是把药液和水按照1∶1000的比例配制。我把喷雾器的盖拔开,因为我们要配制50.05千克的农药水,我算了算,应该放0.05千克的药液和50千克的水。我配完了药水,爸爸放心地背起喷雾器喷了起来。我非常得意,觉得学习数学真好。”

四、自编有关乡土生活的练习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生活实践是学生认识发展的根本,把数学习题与农村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如学生熟悉的校园、社区、田野都可以成为习题的情境。

比如,双休日我经常让学生分小组收集他所在村组、乡镇社区居民的拥有电话、手机、电脑的户数(人数)及总户数(人数),进而算出本地电话、手机、电脑的普及率。学生不仅学会了统计和百分数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更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社会的不断进步。

乡土资源浩瀚如海,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思想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责编 金 铃)

上一篇:AUTOCAD在建筑装饰设计的运用 下一篇:我国城市公园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