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03 01:22:51

初中生物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 要:从诸多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可知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培养,其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作者从生物课堂教学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研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简要介绍了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 自主学习 策略研究

多年来,不论是学生上课听课还是课下写作业,教师们都明显感到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需要教师进行培养。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主要从生物课堂教学方面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做了较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一、课题导入阶段

学生在学习之初往往是不自觉的学习或学习自觉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题导入阶段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情境

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节课为例,关于“运动系统组成”、“骨骼肌在牵拉骨做运动时的协同作用”等知识点,仅凭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和插图,学生会感觉知识离自己很遥远,学得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备课时我想到了实验室尘封已久的人体骨骼模型、家兔骨骼模型、曲肘伸肘活动模具,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让学习成为一个见识新鲜事物的过程。果然如我所料,将这些东西一摆到教桌上,学生的注意力立马被吸引了过来,在让学生摆弄这些教具时,好奇心驱使他们听得很认真,理解得很透彻,从作业上可以看得出来。

2.设计问题

在学习“人的性别遗传”时,教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的性别是父亲决定的还是母亲决定的?吃中药可以改变一个未出生的胎儿的性别吗?”学生面临这个问题很难有所对答,尤其对于后一个问题很迷惑,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听说过。“是真的吗?”平时学生想不到,这时候老师抛给学生这个问题后,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

二、自主学习阶段

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要简洁、有的放矢,不能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一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而全盘讲解。另外还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上的指导和安排。通常课堂上主要有这样两种学习方式:

1.独立学习

在学习“循环系统”知识时,“两条血液循环路线”是学习的重难点。要突破它们,我是这样做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本、画出心脏结构图、连接血管与心脏的四个腔,思考这些结构的功能和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一系列的学习过程都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慢慢体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为呼吸、消化、排泄等知识的综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协商解决问题,降低了学生独立面对问题时的心理紧张,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的策略。在合作学习情境中,同伴的帮助对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支持,学习同伴更可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学习方面的支持,在学习过程中与仅仅接受教师的讲解相比,同学之间的互教和讨论会加深、拓展学习者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三、评价拓展阶段

1.学生的自主评价包括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

显性的评价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可以是小组成员间的评价,也可以是作为团体的小组间评价。而隐性评价则是学生个体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在自己内心给自己的一个评价。如小组捆绑式评价就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方式,小组内落后学生会在优秀学生的帮扶下张口回答问题,努力不给自己的小组拖后腿。相比教师的评价来说,来自同伴的鼓励和表扬等评价更能给予学习者支持;对那些学习“偷懒”的学生来说,来自同伴的监督和批评更为有效。在小组评价中将每一个成员的表现与小组成绩挂钩,很好地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实践证明:这种隐性评价才是决定学习者是否能坚持自主学习的重要部分。

2.自我拓展具有开放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自己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进一步思考,甚至课下自己继续深入研究,这就是学生自我拓展的过程。

学生的自我拓展是开放的,为了满足学生知识拓展的需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授课模式时不能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唯一目标,而应给予学生生成问题的思维空间。

如在学习酵母菌的生殖方式的内容时,我将教材上“真菌通常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内容引申为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多样,有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等,通常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而在无氧条件下或不良条件下会进行孢子生殖。在进一步学习酵母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时,学生会联系生活生成一个问题:“发面用的干酵母粉中的酵母菌是以什么状态存在的?是酵母菌细胞还是酵母菌孢子?”可见,教师对知识的有效拓展是引导学生拓展的良好平台。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用师爱的阳光沐浴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