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爱的阳光沐浴学生的心灵

时间:2022-07-29 12:52:51

用师爱的阳光沐浴学生的心灵

师爱是细雨,滋润孩子们干涸的心田;师爱是阳光,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师爱是明灯,照亮孩子们前途的路。师爱,怎能让人忘怀!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学习是一种乐趣。”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王强看上去是个大大咧咧的男孩子,学习不用功并且还带着点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冷漠,当我第一次见他时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从其他老师口中我知道了他的性格与家教有很大的关系,爸爸妈妈关系不和,妈妈常年不在家,一直跟爸爸一起生活,虽然爸爸爱他,但远不及那细腻的母爱,加上爸爸的知识有限,教育欠妥当,有时还拳脚相加,为此孩子越来越冷漠。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是一个比较聪明但感情很脆弱的孩子,因为他待人冷漠,所以同学们都疏远他,作为老师深知这样的恶性循环对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才能融化他心中的坚冰呢?雨果说:“爱是感情的升华,它像阳光一样照耀大地,赋予万物生长的力量,并且使之欣欣向荣。”为此,我决定以“爱”来开导他、感化他、改变他。而爱学生就要尊重他、肯定他、欣赏他,让他在成功的喜悦中找到自信,激发自我上进的内驱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即便满怀爱心,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刚开始,我带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他表现得极为平静,只用寥寥数语来应付我,与他的第一次谈话以失败告终。过了几天,我在批改日记时发现他的字写得很漂亮,为何不抓住这一时机呢?我就在他的批语上写下:“你的字写得真漂亮,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老师很欣赏你!”老师简短的几句话如春风化雨、拨云见日,让他最迫切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第二天,他便主动找到我和我谈心,以后的教育水到渠成,他也逐渐变成了一位热情阳光的大男孩。

其实,每个学生来到学校都想成为好学生,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只因为智力的差异和自制力水平的不同,导致学生良莠不齐。这就要我们教师用不同的关爱方式对待每个学生、理解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好比一个铁盒子,不是要你一锤子砸扁它,而是要你耐心仔细地去找到那把对号的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

师爱应是“博爱”而非“狭爱”,师爱应是“恒爱”而非“闪爱”。师爱是一种职业道德而非个人情感,不因学生的反复“犯错”而轻言放弃。其实对于一个正在正确与错误十字路口徘徊的孩子来说,教师应该及时地用爱心去引导、去温暖学生,走进学生脆弱的心灵。

班上有个学生王某,是个可爱又聪明的孩子,然而在学习上非常缺乏自主性,不是课后作业没完成,就是课堂上做小动作或发呆,而且常去网吧玩游戏,每个教师都为他惋惜。为此我决定改变他,每天放学后我把他留在学校做完作业再回家,他总是找各种理由从教师的眼皮底下溜走。记得有一次,我又把他留下写作业,他对我说,家里有事得回去,我又不得不让他回家。类似的情况好几次,我决定去家访。接待我的是他的母亲,看上去不太欢迎我,她说:“老师一天到晚在家长联系手册上反映这个情况那个问题,他的父亲已经管得很严了,小孩读书怎么就这么累呀。”话音未落,孩子的父亲回来了,我首先强调,来的目的不是告孩子的状、让家长教训孩子,而是为了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以便家校双方配合,让孩子更快地进步。接着我肯定了孩子的优点,告诉了来意,之后气氛比较融洽,也了解到孩子以前是个喜欢听好话的孩子。但是家访后孩子的进步并不明显,这样的情况以后又发生了几次,让我身心疲惫,于是我深深地沉思反省:“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办?一味的家访有用吗?”后来,当他再一次逃走时,我没有去家访,而是找到一个机会问他到底为什么要走。他最后告诉我:放学了,时间应该是他自己的,他想回家就回家,为什么一定要留下来呢?多简单的一个答案啊!当时我愣在那足足十秒钟,我反复思考,最终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是呀!我何时尊重过他,与他换位思考了呢?于是我告诉他:“看来,你真是一个又聪明又有主见的孩子啊!我相信你是一个守信用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迟早会把作业做得很好。”后来我每次放学总叮嘱他要守信用将作业认真完成,同时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还为他事先做作业指导。没想到尊重和换位思考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之后他成了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有爱心是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而爱心就应该表现在尊重和换位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更何况是十几岁的学生。在他们这个敏感的年龄阶段,会更重视人们特别是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应尽可能多地和他们接近,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尊重他们的人格,肯定他们的成绩,不断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成绩再差的学生,也要以鼓励他们为主。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他们创造平等和谐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会从心底感激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好地健康成长。

教育是以阳光召唤阳光、以高尚激活高尚的事业。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作为教育者应尽自己的全力去爱学生,给学生真诚的爱、诚挚的关怀,让学生每天沐浴在爱的阳光下、生活在爱的希望中,使之每天都拥有阳光般的心情,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实效。

上一篇:初中生物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例谈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