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

时间:2022-09-03 12:36:38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

摘 要:在新媒体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而新媒体凭借着其明显的优势已经发展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媒介形态,新媒体当中所蕴含的多元思想也在强势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其影响作用不容忽视。针对新时期新媒体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空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借新媒体之优势强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然成为了时展的新课题。对此,当代高校唯有打破传统思维之局限,在新媒体环境中迎难而上,竭力探寻出能够适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与新途径,才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凭借着技术性优势拥有了超时空性、超媒体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开放性等等特点,种种特点决定了新媒体传播效应无可替代的优势,开创了新媒体主导的全新传播时期。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属于年轻的一代,生活环境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具有着与时代相符合的特点,思维活跃,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奠定了主要群体的地位,同时也经受着至深的影响。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决定了当代社会价值观导向的复杂性,大学生思想观念所受到的影响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就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倘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略新媒体环境的影响而盲目开展工作,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自然难以得到切实保证[1]。因此,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立足于时代前沿,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作用下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把握住新媒体优势,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改革,以能够切实响应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号召,探寻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媒介素养的新变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新媒体环境概述

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发展而来,也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凭借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新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赖。随着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应用,新媒体环境由此生成,赋予当前时代媒体以新的定义和新的特点。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一词的出现最早始于1967年,在美国传播学界的广泛使用下,逐渐将新媒体概念普及[2]。然而关于新媒体的具体定义却始终未曾被明确,在综合诸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新媒体就是由传统的四大媒体衍生而来,也就是从“第五媒体”角度来理解新媒体。与此同时,事物总是相对的,时代始终处于发展阶段,新媒体的发展也将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因此关于新媒体的解释,应当纵观其对于当代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该媒体对于消息传播与人际交流的作用来不断深入挖掘新媒体的内涵。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教育领域对此的应用也成为了大势所趋,对于当代教育的影响也成为了学术界所重点讨论的对象。概括而言,新媒体的特点重在技术性的突破,其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与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赋予了自身以高技术优势,包括海量的存储功能、个性化信息制定、互动平台的构建以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保障等[3]。也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性特点,决定了新媒体传播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基于新媒体的优势,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特点。而将其运用至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则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一个新的信息交互环境当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就体现出了更为灵活化的特点。纵观当前各大高校,大学生都将新媒体视为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4]。本文通过总结,认为新媒体环境的特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化的环境空间

新媒体环境的存在,主要以无形的形式,体现在对于各类信息的载体辅助,比如文字、图像、影音等等,而正是这样的优势,成就了由虚拟形式所创造的真实空间,在此空间内部,人们能够通过信息的交互来完成交流与表达,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在高校当中,大学生借此平台也能够实现个性化的言语主动权,通过自身观点的表达来彰显自身的个性,由此便能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5]。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够在此虚拟化环境空间当中了解到学生更为真实的一面,从而通过深层次沟通来实现同学生地位的平等,给予学生以更好的表达自由。

2.海量的信息储备

新媒体环境是由新媒体整合共同创设,在诸多媒体的共同作用下,已于当前社会中构筑起了一个充满着海量信息的资源库。同时,新媒体的运作基于互联网,而互联网又具有着典型的开放性特征,加之全球数以亿万计的计算机分布,直接形成了经由各类信息所架构成的信息储备网,其功能无异于一部世界级的“百科全书”。尤其是既有的信息交互又以n次方的速度不断生成着新的信息。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由此决定了大学生对新媒体环境中海量信息储备的依赖[6]。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有利于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灌输模式,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的强交互性是新媒体的一个明显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交互平台的生成更为信息的交互与传递创造了更多的便利。在这样一个信息网络当中,人们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效率更为精准地完成对所需信息的检索,传统信息资源的闭塞直接过渡到了开放化。对此,大学生作为受众群体之一,有利于在新媒体环境当中更高效地表达个性化的思想观念,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引更为清晰的工作方向。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当中的各个方面所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的一代忠实粉丝,其所受到的影响自然无可避免。大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该群体已经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已经摆脱了早期教学体制的束缚,相对来说生活的自由度更高。人际交往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有利于通过隐私的保护更好地释放情绪或者展示自我,进而从中寻找到一种成就感,提升对生活的信心。同时,新媒体工具的便利性也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开辟了更多的信息渠道。从整体来看,新媒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就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方面来看,该部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如何趋利避害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合理化引导,也就成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本文认为应当切实立足于新媒体环境当中,从正反两个方面剖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构建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从以上的分析中能够看到新媒体技术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与学习所带来的诸多便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借此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形式以及更多的载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当对新媒体进行精准的定位和透彻的分析,从根本上把握住新媒体积极的作用,牢牢抓住新媒体时代所赋予的发展契机,以此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1.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拓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内化教育。教育的实践并非是像学科教育般的理论化教学,而是一种借由信息的交互而实现的一种影响性教育,通过积极的价值引导,使受教育者被熏陶出正确的价值观及精神状态[7]。而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可知,其本身就是一个蕴含着海量信息的平台,若将其中的信息高效提炼,无疑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有效拓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的限制已无须赘述,信息量以及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等等均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时常因信息的断档而难以为继。而新媒体则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媒体的限制格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精准、快速地嵌入所需信息,并使传统的抽象价值观念教育具体化、生动化,从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一种无头绪的教育工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决定了科学化教育方式实施具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在基于人们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基础之上、秉持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规律,以切实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作为根本目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基本以教材为主,方式执行的亦是课堂理论灌输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认识也就止步于此,更多地将其视为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枯燥学科[8]。而新媒体环境下则拥有了更多的信息共享渠道,大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收集到更多的思想政治相关知识,教师更能够通过对新媒体的有效应用将课堂的氛围激活,学生不必再拘泥于传统的书本理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通信终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和教师随时互动,拥有了更多的机会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认识。如此,有利于使教师更清晰地明确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价值观导向,从而为教学方向的调整提供依据。

3.为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提供了条件

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决定了该群体拥有独立思维与判断能力,因此其对于行为方式的选择更乐于从主观角度出发。从此方面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大学生仅处于被动位置,而这样的情况对于大学生学习效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也有了更为广阔的扩充范围,在浩瀚的思想政治知识海洋当中,大学生可以从主观兴趣出发,自主择取自身感兴趣的内容,体现出了更高的主体地位,学习氛围也就由此而显得更加轻松。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并准确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有利于通过新媒体的开放性特点实现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从而有效保证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精神。

4.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教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化教育,加强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实为保证教育效果的必要之举,只有通过有效沟通才能更确切地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情绪情感导向,进而寻找到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差异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手段均以课堂教学为主,所有教学内容的讲解仅仅具有普遍性,却难以保证针对性,学生一堂课下来往往云里雾里,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9]。而新媒体环境下,则能够借助信息交互平台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意见表达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能够借此时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解答。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该方式获得更为有效的学生思想问题,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使情感交流有着更清晰的方向,进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所有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均完全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原理,即需要一定的历程,无法一蹴而就。新媒体亦是如此,作为传统媒体发展而来的产物,它的完善性自然有待加强,且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就当前的情况看来,新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也难以避免。因此,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其挑战也不容忽视。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教育模式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不可否认其在很大程度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弱化,传统的权威性主导地位不复存在。鉴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很多思想政治内容往往更早地被大学生所了解,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来说无疑是一个不良影响。由此也就致使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下滑,从而导致教育意识难以与时俱进紧随新媒体发展之步伐,更有部分教育工作者不具备应有的技术水平。种种教育意识和能力等障碍均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基于上述教育意识与教育能力的落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也就依然会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10]。而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媒体环境中的海量信息对大学生的意识行为等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中合理筛选出对大学生具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2.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加剧了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因此成为了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中海量信息的作用下,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因此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资源平台。而鉴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储备量的巨大,其中信息的复杂程度也就可想而知。除了有价值的高质量信息之外,还存在着各种腐朽的思想观念,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甚至等理念也大量充斥其中。大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遭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则有可能使未来的身心成长偏离正轨。同时,所有事物均具有着两面性,网络虽具优势,但对于大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展势必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新媒体环境主要依靠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支撑,对于推动全球一体化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基于此,西方一些国家往往在国际范围内大肆传播消极与反动信息,我国国内也有一些图谋不轨人士在互联网平台当中广泛散布歪理邪说蛊惑人心,比如“”、“”等等言论,加之暴力、色情等思想蔓延,对大学生的影响愈演愈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急转直下。由此也就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消除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负面冲击。

3.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失衡与行为异化问题日益严重。

新媒体环境促使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普及,除了其所囊括的海量信息之外,新媒体的娱乐性也成为了广大大学生所重点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实现了交友、购物、游戏娱乐等等,可见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基于网络的生活一旦过度,则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大学生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较容易在新媒体环境下导致心理失衡或者行为异化,究其根源,主要来自于所谓的“网瘾”[11]。关于网瘾的危害已有诸多研究,本文且不做探讨。而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来说,大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则会陷入自我的世界里难以自拔,现实生活中也就极其容易出现人际关系淡漠等不良情况,所有的心理压力只能借助于虚拟网络平台而发泄,并且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使大学生在此路途渐行渐远。从此角度来看,亦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难度更高的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构建策略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有着优势,又生成一系列挑战。本文认为,新媒体环境发展迅速,当代高校要想短时间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模式等束缚显然难以实现,只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切实调整自身的教育意识并提升技术水平,充分明确新媒体环境下的优势及挑战,才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构建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从而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构建“红色网站”以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亦需要更多地借助于高校网络平台,对此,高校的网站建设也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体情况来看,当代高校的网站发展历程已有近二十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高校的红色网站建设成为了新时期的必由举措。因此作为一个重要载体,提升红色网站的活力进而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首先,应当在高校网站当中融入更多的多媒体内容,能够凭借其灵活性更好地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吸引作用。对此,高校网站技术人员应当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并做好网站建设,以最大程度丰富网站的资源内容,并拓展网站的形式,跳出传统网站的呆板模式框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呈现,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其次,强化网站建设的互动性。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影响至深的一个要素即是新媒体的互动性。对此,高校应当以真正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在校园红色网站当中给予大学生以更大的交互空间,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准确地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动向。第三,高校网站是大学生交流的一个主要平台,因此红色网站的建设应当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作为宗旨,包括学习资料提供、心理疏导、情感倾诉以及心理咨询等等服务,只有将高校网站打造成一个多元化功能的网站,才能保证校园网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的实现。

(二)虚拟社区平台的合理化应用

随着新媒体的深入发展,各类新兴社交虚拟平台层出不穷,开心网、天际网、人人网等等虚拟社区平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显而易见,其在大学生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对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通过虚拟社区平台载体的建设更高效地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切实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广泛传播。

而当前较为流行的虚拟社区平台往往都具有着市场化特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将虚拟社区当做教室,只能借此载体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高效地开展[12]。对此本文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虚拟社区平台的合理化应用应当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建立SNS网站专门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此才能保证网站的功能与内容等均能够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如此一来,能够直接拉近思想政治教育者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其次,以小范围为单位,比如班级、系等,开设SNS主页,不仅有效开拓了更广阔的事务沟通渠道,同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准确地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于能够通过小范围的SNS网页,增强小范围的凝聚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来说具有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三)借微博载体实现德育的普及

微博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一个重要媒体工具,其功能优势主要体现在强大的互动性和传播性等方面,尤其是对于国际范围内的重大事件,微博更能体现出强大的力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清晰地认识到微博载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利用微博构建德育平台。

一方面,应当以相对完善的运营体系作为支撑,进而保证高效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切实保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源源不竭的资源支撑。微博载体的构建,应当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两者的感受切实纳入其中,并覆盖到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等诸多方面,结合大学生的偏好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微博平台真正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技术人员要加强对微博传播的干预,此举目的在于最大程度过滤掉微博当中的负面信息,以弱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不良影响。首先要强化高校辅导员的职能,使之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以促使大学生提高对此的重视程度。其次,致力于在微博平台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及主流文化意识。最后就是要针对微博平台当中的不良思想观念进行积极的沟通并引导,确保将大学生的不良思想动向扼杀于萌芽。

(四)建立校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库

新媒体凭借着互联网的优势拥有着海量的信息储备,信息检索能力也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作用下日渐强大。在新时期背景下,当代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深,对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构建也具有了初步的技术实力。对此,除了以上三个方面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之外,高校还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高校服务器的作用下,于校内建立起专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存储。此平台的构建,有利于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同时也有利于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准确的参考,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提供方向,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五)加强手机平台的应用

新媒体环境下,手机的智能化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作为伴随时展而产生的新的移动数字终端平台,凭借着自身的便利性特点又同时涵盖了诸多其他媒体所难以企及的优势。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使诸多基于手机客户端的交互软件不断推陈出新,早期的手机信息传播主要依靠电话和短信,而时至今日,手机的信息传播实现了在3G/4G、wifi网络的支持下与互联网相联,并在手机QQ、微信等软件的辅助下使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得以更加便利。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亦需要以此为契机拓展教育平台,尽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回归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类交互软件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比如高校可以创建专门用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公众号,通过积极的广泛宣传提升大学生的关注率,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搜集与推送,使思想政治最新的内容能够第一时间传达至大学生手机微信端,并通过对信息标题内容的变更或重拟等方式以趣味性、独创性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吸引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导更多的大学生阅读,更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关乎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当代高校肩负空前的重任,贯彻着国家关于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已经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效。然而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却使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传统教育意识、多元信息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以及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日渐深入等等。对此,高校应当切实明确新媒体的优势,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指导,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出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并借此途径有效把握住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可行性方案的制定与执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提供更可靠的保障,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打造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 黄鑫云.“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9):39-41.

[2] 邓红彬.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49-50.

[3] 王学俭,张哲.“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4):86-90.

[4] 王晓芳,毛永强.网络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品牌(下半月),2015(2):247-248.

[5] 汪E.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3(1):71-74.

[6] 丁慧民.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8):45-46.

[7] 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1-26.

[8] 余东晖.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9-112.

[9] 邓红彬.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3-105.

[10] 李小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15(2):177-179.

[11] 张萌.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养的同向性[J].新乡学院学报,2015(1):65-68.

[12] 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4(7):121-122.

上一篇: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下一篇:生态文明的学校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