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税费体系发展的设想

时间:2022-09-02 06:46:50

我国环境税费体系发展的设想

【摘 要】我国当前虽已具备环境税费体系,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有待改进;同时,我国在构建环境税费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税收制度本身的缺陷,分阶段逐步课征环境税费。

【关键词】环境税费体系;税收制度;分阶段

我国当前正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虽然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受制于产业结构的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导致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现象严重,“三高一低”①产业占主导地位,同时,产业结构发展停滞,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无法得到有效治理,经济发展停滞,这就需要尽快完善我国环境税费体系。

一、我国环境税费体系的现状

我国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环境税费体系,通过征税与收费的相互组合,以加强直接税的征收力度,对间接税进行优惠的方式收缴环境税,以强化收费制度的方式征收环境费。即在我国当前的环境税费体系中,政府是通过对单位个体直接征收税费的惩罚措施和进行税收优惠与减免的鼓励措施来影响其与环境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为。

(一)惩罚性的环境税费政策

我国当前惩罚性的环境税费政策主要以针对环境污染对象直接征收税费为主,在相关的税收制度中,以直接税的直接课税为主,间接税的流转课税为辅;在相关的收费政策中,主要是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征收排污费。

1.针对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课税

在我国当前与环境有关的税收政策中,主要是依靠直接税的征收来达到惩罚目的,例如,依靠征收资源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烟叶税,在这其中既有从量计征的方式,也有从价计征的方式,都是通过对征税对象直接征税来增加其税收负担以此来控制其污染环境的行为程度;但是由于税制结构自身比例的失衡,在直接税中,能够影响单位个体污染环境行为的税收虽然种类繁多,但数额不大,所占比重较少,比如,2011年度,全国资源税收入为5,988,255万元,车船税收入为3,019,984万元,车船购置税收入为20,448,842万元,耕地占用税与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总和为39,996,978万元,烟叶税收入为914,038万元,这几个税种合计占税收收入总额的7.35%②。

在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计征直接税的同时,政府也通过课征间接税的方式来遏制环境污染,例如,以消费税中对烟类、鞭炮烟火类、成品油类、汽车轮胎类、摩托车和小汽车气缸容量、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以及实木地板的征税加以辅助来控制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以2011年度为例,政府针对全国重点行业污染环境的行为课征的消费税总额为461,485,841万元,占全部消费税税收收入总额的92.74%,占全国税收收入总额的48.21%,可以说,在控制企业环境污染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②(见表1)。总体说来,在间接税中,我国政府主要是通过对从量计征的税目计税来影响单位个体污染环境的行为。

2.针对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收费

政府在征收直接税以惩罚单位个体环境污染行为的基础上,对其相关的单位个体直接征收所谓的“环境费”,具体包括排污费、燃油附加费、生活垃圾处理费等,以从量计征为主,按照污染当量征收。因为收费制度的简便易行,使其成为当前影响单位个体污染环境行为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二)鼓励性的环境税费政策

在我国目前与环境有关的税收政策中,因为税制结构本身的原因,间接税所占比重较大,其在环境税收政策中,主要是以对增值税、营业税以及消费税进行税收返还、税收减免等方式来鼓励企业的节能环保行为,即在征收流转税的基础上,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以实现环境保护的行为施以税收优惠政策,以减少税收负担的方式鼓励企业节能减排,促使其在平时的生产经营中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比如,在2011年度,国家相应降低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家具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产业的增值税免、抵、退的数额,而对于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的增值税免、低退数额则进行了大幅度的增加②(见表2)。在间接税中,我国政府主要依靠对从价计征的税目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单位个体实行节能环保的生产经营方式。

二、我国环境税费体系的不足

我国目前已具备一定规模的环境税费体系,对单位个体影响环境的生产经营行为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现行的政策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

(一)体系缺乏合理规划,难以形成合力

我国当前已初步具备环境税费体系,政府可以针对单位个体与环境相关的行为以税费政策的方式施加影响,但当前我国并不具备统一的政策来规划环境税费体系,相关的税费只是零散的存在于各项条令法规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都是对企业与环境有关的行为征收税费,但其所发挥的功能以及计征方式各不相同,导致在现行环境税费体系内难免会出现各法规条令相互重叠、相互冲突的现象,各项法规无法实现有效衔接。例如,在我国目前的税收体制中,虽然形成了以对资源在开发、加工生产、交换、使用和排放环节征收环境税费并给与相关的税收优惠这一整套征收链条③,但在这其中相关税费并没有实现合理搭配,导致在开发环节和排放环节企业对环境有影响的行为其税收负担较轻,税收优惠过多;在加工生产和交换环节又缺乏直接税的直接征收模式,主要是通过流转税的模式进行征收,极易造成税负转嫁(见图1)。

(二)税制结构搭配不合理,无法实现惩罚与优惠有效配置

在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中,由于直接税占比较低,而间接税占比较高,而在环境税费体系中,能够发挥惩罚性作用的税收是以直接税为主,以间接税为辅,能够发挥优惠性作用的税收主要是依靠间接税,由此,导致了在我国目前的环境税费体系中主要是通过具有优惠作用的税收来鼓励单位个体节能减排的经营行为,惩罚性的税收政策发挥的作用不大。

在当前的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多数企业的经营业绩刚刚复苏,以鼓励性措施为主,惩罚性措施为辅的环境税费体系在短期内可以在保证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去主动采取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但在长期中,在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的基础上,鼓励性措施为主的环境税费体系就不应用于企业节能减排,具备高新技术的生产方式,而应当依靠惩罚性措施为主,鼓励性措施为辅的环境税费体系对还未转变生产方式的企业给予惩罚。因此,当前因为税制结构的原因,这种重鼓励,轻惩罚的环境税费体系只适用于短期的发展,在长期中,尤其是当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转变之后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三)只注重“资源节约”,忽略“环境友好”

所谓“资源节约”,对于单位个体而言也就意味着节能减排[4],而所谓“环境友好”,是指环境无害化产品或低公害产品,具体包括低毒涂料、节水、节能设备、生态纺织服装、无污染建筑装饰材料、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低排放污染物的汽车、摩托车、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5。我国当前的环境税费体系主要是依据资源从开发到排放环节征收税费,而对于能够产生环境负效应的产品的使用缺少征税或收费制度,即只有关于资源利用方面的环境税费政策,缺少关于产成品使用方面的环境税费政策。

就理论意义而言,“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环境效应而言,“环境友好”是以“资源节约”为基础的,“资源节约”是“环境友好”的初级阶段;就现实意义而言,在现阶段的短期内,由于我国的环境税费体系还不尽完善,无法通过开征独立的环境新税种来增加惩罚措施,只能以“资源节约”为导向,以“环境友好”发展目标。

三、我国环境税费体系的发展

在当前的后经济危机时代,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刚刚复苏,为了维持其既有利润,不得不采取“三高一低”①的生产方式来实现利益的快速恢复;而我国当前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境危机,如果直接对上述个体课征环境税费,便会加剧当前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GDP与资源紧张之间的摩擦,我国应采取渐进式的环境税费改革,分两步进行环境税费体系的改革,分阶段对其进行完善。

(一)第一时期:对单位个体节能环保的行为给与鼓励,以鼓励性环境税费政策为主

在这环境税费体系改革的第一个时期内,主要是以鼓励为主,以惩罚为辅,对于企业节能环保的行为加大环境税费优惠的力度,保持原有的惩罚措施不变,以政策手段来引导单位个体开发节能新技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这一阶段的政策改革中,应当结合当前结构性减税的大前提,精简税制,旨在减少间接税的比例,以增加增值税、消费税以及营业税的税收优惠力度,增加税收返还,税收减免的额度。这一时期的政策改革主要是针对少数企业保护环境的行为,对大多数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暂不增加惩罚力度,以鼓励企业节能环保的行为由少数演变成大多数,可以使政府进一步扩大税费优惠范围,在不损害当前大多数企业利益的前提下,鼓励企业转变成产方式,保证经济增长。在这第一个时期内,主要是以政策去引导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第二时期:对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加大环境税费的惩罚力度

在这环境税费体系改革的第二个时期内,主要是以惩罚为主,鼓励为辅。在这一阶段,大多数企业已完成生产方式的转变,其节能减排的科技水平得到提高,已具备节能减排的能力,因此,在这一时期内,在保持前一时期鼓励政策不变的前提下,针对少数未进行产业调整的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课征环境税费,并加大惩罚力度。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应已摆脱“三高一低”模式,在社会中节能环保的理念已经形成,注重发展低碳经济,因此在这时开征环境税费可以避免与经济增长之间产生摩擦。在第二个时期内,应继续调整税制结构,增加直接税的比重,提高直接税的累进程度,增强资源税、车船税的课征力度。由于在这一时期大部分企业已实现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型,而少部分企业因为其高额的利润即使没有税收优惠也不至于亏损,因此,应该把重点集中在这部分企业上,以税费政策来提高其污染成本,增加其税收负担,以惩罚的方式来强迫其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这第二个时期内,由于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方式已发生转变,主要是以政策去惩罚那些未转变发展方式的企业,强制其采取保护环境的经营方式,从而实现节能环保。

注释:

①三高一低”是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

②中国税务年鉴(2012).

③岳树民,孙磊.我国环境税体系的构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7.

④许进杰.扩大消费、资源节约与生态文明消费模式[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3(4):107.

⑤http:///link?url=aCpRzN0Y2zEQleIyLrTmyJX-v9Ah9DTN1TUpPdz-hqWkAKjO2-iWYSeX7aQ3JwfS.

参考文献

[1]苏明,许文.中国环境税改革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11(2).

[2]计金标,张磊.试论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框架性问题[J].税务研究,2008(11).

[3]马中,吴健.中国实施环境税的思索[J].环境保护,2010(17).

[4]岳树民,孙磊.我国环境税体系的构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

[5]崔军.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0(1).

[6]董正.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的对策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2.6.1.

作者简介:

董正(1986—),辽宁大连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

赵欣宇(1977—),辽宁盘锦人,辽宁师范大学会计系讲师,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

上一篇:股权结构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人才管理与医院激励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