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香水:一个杀手的故事》中的嗅觉表现

时间:2022-09-02 04:50:30

电影《香水:一个杀手的故事》中的嗅觉表现

摘要:本文试图从文学修辞法中的“通感”来分析电影《香水》中是如何塑造出香水味甚至女人味道,并如何生动的传达给观者。通感主要是在相似联想基础上的五官感觉。导演在塑造影片客观事物时,用画面、声音及演员表演使要表达的嗅觉感觉转移,把观众嗅觉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视听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相互映照,来启发观众联想,体味余韵,渲染并深化电影意境,很到位地拍出气味的质地。

关键词:《香水》通感 嗅觉 想象

德国作家聚金斯德(Patrick Su Skind)的畅销小说《香水》(Das Parfum)被搬上荧幕,辗转于马丁斯・科赛斯、蒂姆・伯顿、雷德利・斯科特等大导演,最终打开这瓶香水的则是德国本土导演汤姆・提克威。影片讲述了发生在18世纪巴黎的故事:格雷诺耶在孤儿院长大,天生没有体味,嗅觉却极敏锐,能识别10万种气味。一天,他发现少女的气味让人着迷,他杀死了少女,将她的体味保留下来。不久他成了巴黎香水大师的学徒,渐渐产生了用香味征服世界的野心。他先后杀死了26名少女,萃取她们的体味蒸馏出神奇的香水。当他罪行败露被押赴刑场时,他释放了一滴香水,千万个围观者竟被他身上的异香熏得情不自禁,丑态百出。他逃脱了惩罚,逃回巴黎,却被一群闻香而至的流氓、分而食之。

读过原著就会关注到原作用文字就完成了嗅觉上的完美体验.电影版如何用视听效果传递嗅觉效果?在处理这一点时,导演汤姆・提克威为了通过影像更贴切的勾勒出一个以气味弥漫整个想象空间的故事运用了三个魔法:画面(由无数具体“意象”组成)、音乐和声响、画外音,以及“电影艺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人物的表演。而这些“魔法”又都借用了文学的一种修辞手法――“通感”。

一、文学修辞手法的借用

文学理论术语中有个概念叫“通感”,它又称联觉或感受移借,是一种带有形象思维特性的体察方式,即人们综合运用自己的视、听、味、嗅、触等多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了解、把握。各种感觉器官问互相沟通,不分界限。通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

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以一句通俗的话说,通感就是五官通用来感知人与事物。

我们在“通感”的时候,视、听、触、嗅、味五大感觉可以相串,感官可以相互沟通,这是由日常生活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作为依据的,假设失去了嗅觉,那么除了味觉可能会随之丧失之外,视觉、听觉、触觉势必一天一天增强起来以图弥补嗅觉、味觉。此外,如果还有什么能给嗅觉以弥补的话,那便是对已知气味的“回忆”与对未知气味的“想象”。有资料显示人类嗅觉记忆是最长久的。

如此,观众在看《香水》时,导演想给他们以深刻的嗅觉印象,那就必须充分调动观众眼睛和耳朵的“通感”,进而激发他们丰富的“回忆”和“想象”。“通感”的用法可以变化多样,举几个例子来说

可以是通过几组画面直接“通感”嗅觉。经典的例子是《香水》中的第一个场景,那个主人公格雷诺耶出生的地方――肮脏的、臭气熏天的鱼市。通过泥泞的地面、装着死鱼的潮湿木箱、发霉的菜叶、小摊上各样的还连粘着内脏的死鱼、人们汗水粘湿的皮肤和头发、邋遢的衣服、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的瘸腿乞丐、互相撕扯着的男人、随处可见的垃圾和垃圾上的各样腐烂尸体以及尸体上的肥大疽虫。还有在破篷布下出生的拖着长长脐带浑身粘血的主人公……这些视觉上的刺激已经足以调动出观众在嗅觉上的“通感”:恶臭!

可以是画面刺激味觉和触觉,进而带动嗅觉,最后引发观众想象。最好的例子是片中卖李子的姑娘。穿着低胸连衣裙的她肤色白净一头红发笑容善良愉快,手臂上跨着一篮子色泽鲜艳明亮的黄色李子:她仔细的用小刀将李子切成两半,李子的果肉水分饱满色彩鲜亮:主人公凑近嗅她身上气息的时候,镜头里年轻细腻的肌肤……这些使我们将她与清甜色彩明亮的李子相联系,进而想象着卖李子姑娘的香味。

而最后一位被谋杀的小姐味道,或许需要观众更多的想象。但是影片中除了大致的表现了她的美貌、纯真,对父亲的温顺与倔强之外,同时也给出了一个引导观众联想其香味的意象――女孩插在母亲墓碑前的那支洁白玫瑰。

二、镜头转换方式的运用

导演在这个古装片里运用不少现代的镜头转换方式,镜头以呼吸的节奏在鼻子嗅入动作的特写和各种物质、场景间切换传达了质感在嗅觉上的体现。如电影一开始,为表现婴儿一出生对气味的反应,出现了一长串大特写加快速剪切的镜头.这些镜头表现得节奏到位,也让人想起《罗拉快跑》里的经典镜头。还有用特写、慢镜头巨细无遗地展示蒸馏、提取香料,包括用油脂在人体取香等专业的制香过程,香味仿佛慢慢渗透在画面。电影在场景的还原上也是颇让人叹为观止的,18世纪的巴黎混乱、肮脏的街道.发着臭味的塞纳河,满是血腥味的制革厂,甚至连贵族扑在头上白粉的味道,我们透过银幕都能感受到。而各种典型的象征物一如一大片薰衣草花田、放满上百种香料的仓库、烂肉、内脏和呕吐物等等一都能迅速激起嗅觉的反应。

三、音乐起伏的背景烘托

配乐在影片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这次《香水》邀请到了英国指挥家赛门拉图爵士(Sir Simon Rattie)指挥世界顶级交响乐团之一的柏林爱乐乐团演出,用音乐的高低起伏来契合影片剧情累积直到爆发,完美的衬托出电影诡异奇幻的色彩。

为了捕捉浓如艳彩、密如织云的气味世界,《香水》配乐以高贵饱满的交响乐及声乐为主.音乐在电影中极具份量。在这个用视觉呈现气味的影片中,运用典雅、华丽的古典乐曲,极具感染力;而神圣的唱诗与纯美以比处女的高音,则游荡在这个游走于超凡入圣与仙道魔道间的天才谋杀者的故事里。音乐语言鲜明易懂,旋律动听深刻,功能性强感染力大,诚属难能可贵。除了气味世界的气氛弥漫,《香水》配用哈利波特式的魔幻敲击来刻画制炼香水秘技,并用竖琴来描绘精纯甘露的滴流,相当出色。到影片最终格雷诺耶在受刑台挥洒完美香水时,《The Perfume》一曲将影片情绪推到高潮。

总之,影片充分利用画面和声音、情节和演技来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可以引发“通感”、“回忆”和“想象”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以便观众能在各种氛围中“嗅”出其各自的独特气味。

上一篇:那金黄色头发的美丽少女 下一篇:传统帝王形象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