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帝王形象的颠覆

时间:2022-10-25 01:28:30

传统帝王形象的颠覆

摘要 吴王夫差在观众的传统心目中,是昏聩、残暴、丧志、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君王,而现在的诸多历史评论中,认为他是经营霸业、过度耗尽民力才遭到亡国,《卧薪尝胆》塑造的是一个非常阳光的、有雄心大志的帝王,该剧还原了吴王夫差这一历史性的悲剧性人物形象,是对传统帝王形象的一个颠覆。

关键词 吴王夫差 帝王形象 新探

历史剧《卧薪尝胆》在央视已经热播完毕,剧中塑造的吴王夫差的帝王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帝王形象大相径庭,可以说,《卧薪尝胆》中的吴王夫差形象,是对传统帝王形象的颠覆。

在大多数观众的传统心目中。吴王夫差是个是丧志的君王,昏聩、残暴、只爱美人不爱江山,而该剧塑造的则是一个非常阳光的、有雄心大志的帝王,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残暴和昏庸,近日翻看诸多史书。吴王夫差基本如此,可以说,《卧薪尝胆》还原了吴王夫差这一历史性的悲剧性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在于刻画性格。就艺术对生活的把握而言,创作者的才华,集中体现于对人物性格的发现与创造。一部影视作品如果想超脱平庸而获得新鲜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话,就必须把人物性格的刻画放在创作的核心位置上。诚如高尔基所说的“一个严肃的作家的任务,是要用具有艺术说服力的形象来编写剧本,努力达到那种能使观众深受感动并能改造观众的艺术真实,这就是创造性格的工作。”很显然,《卧薪尝胆》正是遵循这一原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吴王夫差的人物性格,正是通过夫差和勾践,夫差和伍子胥,夫差跟西施,夫差和伯豁之间的恩恩怨怨而凸现出来的,使得观众对这样一个重道猖狂的君王又爱又恨。

先说夫差和勾践。夫差和勾践的斗争是全剧的主线,他们之间从国家到个人。从身体到心理甚至于精神上的较量,是整个《卧薪尝胆》的精髓,也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部分。夫差对于勾践并不存有什么心软,他一直不愿意杀死勾践,更大的源于他自己的猖狂和自信,他践踏勾践的尊严,摧毁勾践的自信,培养勾践的奴性,从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多么的正确,他在勾践面前永远是多么的强大和不可征服,夫差重王道,讲信义,夫差有“仁”,但他并不“慈”,他对勾践的所作所为是残忍的、令人发指的,他不消灭勾践的肉体。而一直折磨勾践的精神,从开始对勾践征服的心理,到后来鄙视勾践的恭顺木讷的奴性,从重视勾践到轻视,逐渐到失去警惕的无视,夫差对勾践决心征服的张狂姿态的变化过程被诠释得层次分明。夫差,作为与勾践有着不同价值观的帝王,胸中怀着对江山社稷的抱负,一心想让吴国成为世界的中心。但历史、命运的选择,却没有让夫差走到最后,在向越王勾践投诚之后,夫差留下了“勿伤我国民,勿毁我宗庙”的“请求”,最终自刎。(《左传,哀公二三年》)“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归”,他是非常有骨气的。使其居甬东,既不给越王当马夫,更不尝越王之大便,只是当越王之虏臣,也有荣华富贵可享,但吴王拒而不事,硬是走了一条杀身持节之路。岂不壮哉?人们在赞美勾践伟大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他曾经有过的奴才丑象:人们在咒骂夫差无道失国的行径时,却没有注意到他不甘为奴,视死如归的壮举。因此夫差不再是如商纣夏桀般的昏君,而是一个性格真实丰满、抱负远大的吴王夫差,还了夫差一个历史的公正。

再说夫差和伍子胥。夫差和伍子胥在剧中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伍子胥一直对夫差是恨铁不成钢,更多的时候他把夫差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两个人有着共同的个性,心里有话都是当面讲出来。吴王觉得伍子胥一直不支持自己的北上称霸,甚至几天不上朝来威胁伍子胥,这更有点像小孩对大人的恶作剧。伍子胥聪明一生,糊涂一时。他当面呵斥吴王“荒唐”“胆大包天”。却忘了在他面前的不是他的孩子,而是一个万人之上的君王。夫差对伍子胥又爱又恨,他明白相国的忠诚。也知道相国谋略过人,但他讨厌相国无视他君王的地位,阻扰他称霸的计划,因而用杀掉相国安排给他的十八位卫士,来警告伍子胥。夫差自从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苏台。一年四季享乐游玩,不理政事。朝中大臣屡有劝谏的,都被训斥驱逐,大家渐渐也就不敢说了。只有老臣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无道,就在姑苏台下进谦劝阻,但吴王也是不理。伍子胥觉得吴王如此势必取祸,劝谏又不听,于是称有病不再上朝。当时,越国在勾践的治理整顿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感到威胁,想要征伐越国,被伯呵裳宰枘印N樽玉闳衔,越国才是心腹大患,不宜远征齐国。但伯喝戳χ鞴ゴ蚱牍,并保证出师必捷。由于平日里西施和伯豁一起,总是讲越国的好话,说越王是如何地恭敬吴王。必无二心等等。此时的吴王夫差也就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一心要攻打齐国,但伍子胥坚决反对。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褐霉家安危于不顾,乘机挑拨吴王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吴王于是将伍子胥赐死。可怜一代谋臣,精于谋略却不懂为臣之道,英明的吴王,虽未昏庸。却不懂得珍惜国家栋梁。因此,夫差虽有北上称霸的雄心,但却不识竭尽全力效忠的贤臣。兀自狂妄自大,骄纵自满,目空一切,终于败亡。

三说夫差跟西施。西施自古被称为“四大美人”之一的同时,也被冠为“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恶名。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夫差与西施之间不仅仅是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应该还有深厚的感情。夫差一边有着对江山社稷的宏伟抱负,一边有着对心爱女子的深切柔情,是个性情中人。西施初入宫时,一开始是根本不接受夫差的。而夫差也不强迫西施。他每次经过西施窗前察看情形。如果西施不理他就去找郑旦了。夫差对西施的呵护是慢慢积累起来的。西施想念家乡,夫差就在吴宫内修造了一处越国的山水让西施散心,找来一群儿时的玩伴与西施叙旧,让歌伎跳越国的舞蹈让西施欣赏:尤为让人感动的是,夫差对西施说,“我出去征战,当这块玄冰融化之时,就是我得胜归来之日……”这是一个男人对心的刻骨柔情,这样一个对女人怜香惜玉的男人,怎能说是残暴的君王?关于西施的结局有种说法:说她感觉已为国尽忠,但夫差对她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西施越来越感觉他的好,到完成任务的时候,她发觉自己已真正地爱上了夫差,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夫差,夫差战败自杀于越国大殿后,西施才跟范蠡走的。实际上,西施对吴王是有感情的。可惜由于多种原因,夫差最终成为了没有被历史选择的君王,没有被心爱女子选择的男人。从此种意义上讲。西施并不能完全影响夫差的行为。因此。吴王夫差的亡国,应该是因为夫差一贯骄傲自大,一心想北上称霸,耗费国力、财力、民力。而导致亡国、亡身。跟西施这样一个弱女子有何关系?

四说夫差与伯豁。伯豁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 残忠臣,外通敌国,溜须拍马,投机钻营,蛊惑夫差,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而一度挣扎在亡国边缘的越王勾践却“卧薪尝胆”。终于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励精图治中东山再起,一举灭吴,史称“三千越甲可吞吴”。在这场戏剧性的历史较量中,伯豁是一个举足轻重、至为关键却又极不光彩的人物;而夫差的命运也是与伯豁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越国夫椒之战败亡后,文种将大量珍宝、美女贿赂伯豁,使伯豁在夫差面前说好话,越国才得以保全:勾践入吴为奴三年,又是伯豁在夫差面前极力周旋,方得以保全性命,安然返越;西施、郑旦入吴,越国借粮、还粮,也是借伯豁之力、得夫差之允方得以成功:至于夫差伐齐,赐死伍子胥,筑邗城,盟黄池。导致越王乘虚而入,杀太子,破吴都,求和不成。愤然自杀。更是脱不了伯豁的干系。纵观夫差由强盛转向荏弱亏虚、衰败破落的过程。伯涸谄渲谐涞绷艘桓黾端丑恶的角色。伯豁一人当然不能有那样大的力量,造成堂堂强吴的一朝覆亡。但是却因为他的能够发挥作用,不仅依赖于外敌,也利用了吴王夫差的骄狂和轻信。因此仔细推究起来,这一幕吴亡悲剧。毕竟是被“宝器”、“美女”所打倒的伯豁所导演的,夫差所主演的,伯豁对强吴的覆亡。还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但这种责任,却还是维系在夫差对伯豁的绝对信任上的。对于伯豁这位奸相,当时孔子的弟子子贡对他所作的评论是:“太宰否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历史选择了夫差,夫差又选择了伯海历史的必然和偶然造成了吴越相争的结果,教训是极其沉重而深刻的。

最后谈谈对夫差的历史评价。吴王夫差。因为他亡了国,一直被后人痛骂。骂的罪名很多:听信谗言、残害忠良等等。但是,清代人写的《扬州画舫录》,却发现在扬州,夫差有着很好的名声,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地的老百姓筑庙祭祀他。

《扬州画舫录》是这样写的:“邗沟大王庙在官河旁。正位为吴王夫差像。副位为汉吴王濞像。《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此今之运河自江入淮之道也。自茱萸湾通海陵、如皋、蟠溪、此吴王濞所开之河,今运盐道也。”:是王夫差开邗沟,沟通了江、淮这两条东西向的大河,也就沟通了中国南北之间的联系。使扬州处于南北交通的枢纽要地:和吴王开邗沟相联系的。便是吴王造邗城。正因为夫差选择了这一块靠近长江、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的丘陵地区建立邗城。把原来主要用于军事运输和用作后勤保障基地的邗城,发展成长期经济繁荣的城市。夫差建造邗城和开凿邗沟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而有他全盘的战略考虑,是为了实现他的称霸的雄心。从长远来看,他的这些措施。把吴文化引入了长江以北,加快了这一块区的开发;同时,也促使吴文化和中原文化进一步结合。对中华文化的融合,夫差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扬州人不管夫差因为亡国而遭骂名。而是由于他在当权的时候确实做了对扬州人民有好处的事,扬州人民就崇敬他。这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朴素的历史观。

现在的诸多历史评论中,已经不认为他是昏庸腐败、好色贪财因而亡国的昏君,而认为他是经营霸业、过度耗掉尽民力才遭到亡国,却又一致称颂他建造邗城和开掘邗沟的功绩。范文澜说:“夫差耗竭民力,经营霸业,因而亡国:但南北水上交通却从此创出新局面。”翦伯赞说:“吴人在邗筑城。又开凿河道将长江、淮水连接起来,辟出一条通向宋、鲁的水道。”朱东润说:“邗沟的完成,不但证明了吴对航运的认识。同样也证明了吴有强大的组织力量。”――应该说:这样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

因此,观看历史剧目,阅读历史书籍,首先要对历史人物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介。才能达到历史剧、历史书的正视听。警后人,明道理。佐治世的作用和功能。

上一篇:电影《香水:一个杀手的故事》中的嗅觉表现 下一篇:自由的一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