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时间:2022-09-02 04:00:45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就能自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在快乐的寻求中悟出学习的一般规律,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亲其师而言其道”,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中来。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自主探究。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

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如在一堂研究市场营销的数学应用课中,引出这样一段开场白:今天这节课,大家都是商场经理,商场里现在有10元的1200毫升的可乐和2元的200毫升的可乐,你能推出优惠措施进行促销吗?学生异常活跃,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展示三条措施:买大送小、一律九折、满30元一律八折。然后推出:班级野炊,班委准备为每位同学准备约200毫升可乐,该怎么买?转换角色,又一次激起兴趣。教师设计的生动问题、创设的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2.突出过程,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可以进行如下的设计:为了满足班级活动需要,班委决定购一些器材:35元的足球,12元的羽毛球拍,20元的小篮球,2元的跳绳,15元的乒乓球板,2元的象棋……请你帮助班委计划一下该怎么买。并算出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得到自主探究的机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并且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能够得出结论。教师再充分板出几种方案,如有的同学说买足球2只、跳绳20根,就列式35×2+2×20。教师稍加点拨: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此时学生已完全明白此种四则运算的顺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仅享受到了乐趣,而且探究到了规律。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积极提供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性。

3.设置冲突,开启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先让学生上黑板画两个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为什么?再在长方形演示器上演示这两个长方形,在学生推导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后,提问: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再出示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想:怎么求面积?又出示已知周长和长的长方形,思考:如何求面积?还可以出示已知面积和长(宽),想:怎么求周长或宽(长)?最后出示:怎么才能用最小的篱笆墙围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面积?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认知冲突不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不但尝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而且开启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

4.强化手段,丰富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

如在教学简便计算时,计算276-98(或276+98),部分学生对计算过程中“276-100+2”中的“+2”不易理解,常常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营业员与顾客买卖”的情境,让学生来扮演营业员与顾客,即:顾客在买98元钱的东西时没有零钱,先付出100元,势必要找回2元。学生在这“交易”过程中自然而然明白了“道理”,从而明白了276-98计算时为什么要276-100+2的算理。

5.因材施教,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广度。

在课堂进行学生自主探究时,很容易使课堂成为一部分中上等学生的舞台,而另一部分后进生却只是一个配角,有时其充量是观众。他们已经被中上等学生的“阴影”覆盖,这是违背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的。所以老师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在课堂上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自主学习。如在数学“求剩余、求相差”的应用题,可以设求:“果园里有桃树485棵,梨树325棵,苹果树276棵,______?”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主探究。中上水平的学生可以填出又多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解答,后进生也能填一些较简单的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每人都能自主参与。

6.遵循规律,留足自主探究的时间。

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够,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也有老师认为学生探究“很费时”,从而设计了很多问题或滔滔不绝的讲解,中间虽然给学生一定“探究”的机会,但没有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的目的。所以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一些学习的主动权,多给予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探究的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敢于提出新的想法,使全体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互动互助、动脑动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自主与创新中形成发展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上一篇:让美的旋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自由流淌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