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研究

时间:2022-09-02 03:27:49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盈利风险、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但是这些风险是可以通过发展中间业务、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加以规避。

关键词:盈利风险 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

利率是货币资金的价格,也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利率市场化就是市场的参与者根据资金的供求关系来自主决定融资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而言,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利率水平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直接规定各种存贷款的利率水平,政府通常做法是压低利率水平。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结束,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利率市场化是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金,可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利率市场化过程不仅改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调整了各市场主体的利益格局。一般情况下,一项改革措施的推出,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整体效率,不应该过多纠缠于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得失。但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商业银行的风险,这是因为银行风险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感染性。过度的银行风险可能会引发银行危机,严重的会导致金融危机,甚至会进一步引发经济危机。正是由于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地位的特殊性,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通常会面临着盈利风险、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盈利风险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的企业,它的经营的目标是在一定可控风险下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来源于两部分:表内业务收入和表外业务收入。表内业务是通过改变资产负债表来实现收入,我国商业银行表内业务收入的表现形式为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和证券收入,这三种收入在本质上都属于利差收入。表外业务收入包括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期货、期权和套利交易而获取的收入,贷款出售收入及中间业务收入。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法律禁止商业银行从事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同时贷款出售等业务也需要严格的审批,数额也较小,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是中间业务,在很多场合对二者都不加以区分。由于表外业务不发达,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表内业务,约占营业收入的90%左右,中间业务收入仅占10%,而在发达国家表外业务收入普遍占营业收入的30%以上,有的甚至接近50%。这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盈利渠道狭窄,主要依靠利差收入,当利差发生改变时,商业银行的收入会发生较大的变动。有人担心,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能够自行决定存贷款利率,为了争夺存款和优质贷款客户,商业银行具有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的冲动,利差就会减小。

笔者认为,只要能够成功借鉴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措施得力,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并不会大幅度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反而能够促进我国银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理由。

(一)我国采取的是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方法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迄今为止,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市场等货币市场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外币的存贷款的利率也实现了市场化,同时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下限和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目前没有放开的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和贷款利率浮动下限,这二者必将成为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利率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必然对存贷款利率水平具有指导作用。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利润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商业银行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会过度地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我国的存贷款利差水平并不是很大,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差为3.06% ,和其他国家的存贷利差相差不大,存贷利差的下降空间有限。

(二)利率市场化可以有效地增加存款和贷款数量

利率市场化一般都会伴随着存款利率上升和贷款利率下降,这些会降低存贷利差水平,对商业银行的盈利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这又可以增加存款和贷款的数量,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的提高。存款的利率改变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利率上升时,收入效应使存款的数量减少,而替代效应则增加存款数量。研究表明,在收入水平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目前,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提高存款利率可以增加存款的数量,提高了银行的可贷资金的总量。在贷款方面,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尤为突出,很多企业被迫高息民间融资,利率相对较低的银行贷款是很受企业欢迎的。

(三)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业应对外部竞争实现长期盈利的必要条件

在我国,当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红火时,银行存款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甚至会出现负增长,这说明其他市场也会对银行存款有分流作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居民的投资渠道将逐步增多,如果长时间维持过低存款利率最终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脱媒”,影响商业银行的长期健康发展。贷款方面,商业银行同样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要发展资本市场,尤其需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如果商业银行不能自行决定贷款利率,仍然被迫沿用较高的贷款利率,优质企业可以选择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发行垃圾债券提供了可能。而在利率实现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就可以根据包括货币市场、借贷市场、资本市场在内的所有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客户的资金规模和信誉度等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表外业务收入

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一般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部分中间业务收入显性化。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之间不能通过价格来竞争,为了争夺客户,部分应该收费的服务项目向客户无偿提供。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水平能够完全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商业银行就会对这部分原本无偿提供的服务进行收费,中间业务收入会增加;二是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发展表外业务。在利率市场化以前,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之间存在如下平衡关系:表外业务边际成本=表外业务边际收益=表内业务边际收益=表内业务边际成本,表内业务边际收益也就是存贷利差。利率市场化以后,存贷利差缩小,表内业务边际收益小于表外业务的边际收益,商业银行就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发展边际收益高的表外业务,减少表内业务的投入,直到达到新的平衡。伴随着投入的增加,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也会增加;三是利率市场化拓宽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都会加剧。利率避险工具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品,增加表外业务收入。

盈利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但是利差的缩小对盈利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进行弥补。例如,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差的缩小所造成盈利风险,是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发展中间业务和成本控制来加以解决的。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贷款者没有按期、足额偿还贷款,造成银行损失的风险。西方金融学理论认为,在利率市场化以后,一般情况下,市场整体的利率水平会上升,由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利率上升时,优质的贷款客户会因为成本上升而不贷款,而潜在的违约者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较低,仍然会积极寻找贷款,这就是逆向选择。利率上升导致客户的负债成本上升,资产的净现值减少,部分贷款者会出现只有少许资产、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这部分贷款者就有动力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赚了归自己,赔了自身也没有任何损失,但是这种道德风险却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上升,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也需要加以重视。

信用风险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并不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同时结合一些限制性措施,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对潜在的借款人进行筛选,根据借款人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贷款的用途和计划投资行业的竞争状况,并结合实地考察的结果决定是否对该客户贷款,减少逆向选择的发生。在决定对借款人贷款后,商业银行可以在贷款合约中加入限制借款人从事风险活动的条款,并对借款人进行监控,同时也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或担保,减少道德风险。最后,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和客户建立长期的联系,加深对客户情况的了解;同时,优质的客户也希望和商业银行保持长期的联系,以便在需要时获得利率较低的贷款,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从实践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并不必然导致信用风险上升。在利率市场化国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通常情况下在1%左右,低于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商业银行普遍采用了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信用风险。同样,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在我国也同样适用。防范和降低信用风险的关键在于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而与利率是否市场化没有必然的关系。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利率波动通过存款、贷款、资金交易、投资等利率敏感性业务影响商业银行的收益、净现金流现值和市场价值的可能性。在利率市场化以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金融管理当局严格管制,利率波动幅度和频率很小。当利率市场化以后,市场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将会大大提高,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不相匹配,商业银行就有在市场利率波动中遭受损失的可能。如果,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当利率上升时,商业银行会从中受益,反之,商业银行会遭受损失。如果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少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则当利率上升时商业银行会遭受损失。所以,利率波动时,商业银行可能由于其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的不匹配而面临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利率风险,但是,由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这过程中,他们积累了很多的利率风险防范的经验,创造了一些利率风险防范的方法和工具,例如,利率敏感性缺口方法、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利率互换。商业银行具有人才和信息优势,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和工具,有效的规避利率风险,甚至还可以利用利率波动来增加表外业务收入。

结论

综上,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盈利风险、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化解这些风险。利率市场化更是为那些管理规范、定价准确、创新能力强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一些商业银行会出现市场份额缩小、盈利减少,甚至有部分商业银行会被其他的商业银行兼并。这正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通过市场竞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银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只要金融管理当局和商业银行事先缜密谋划,精心安排,逐步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就可以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张静.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2006)[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江春,刘春华.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理论,经验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10)

上一篇:股票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演变 下一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相关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