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学”

时间:2022-09-02 02:50:51

让学生主动“学”

摘 要: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内在能动性和探知积极性得到了有效展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活化教学形式,引导和激发初中生主体能动特性,实现初中生主体能动特性的有效培养,以及学习活动效能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主体能动特性 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能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学习新知、探知奥秘、解答问题的内在能动性和主体积极性。对一切未知事物或现象充满好奇,充满探究欲望,是学生主体能动特性的生动表现。初中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能动学习新知、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强制、单调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接受知识的容器,主体能动特性受到了压制,学习效果事倍功半。而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特性的激发,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主体能动特性的激发。因此,学生主体能动特性的培养,已成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之一。我现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能动特性的做法进行简要论述。

一、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挖掘学生主体能动学习潜能。

情感是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的内生动力和重要源泉,更是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构件。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需要良好的外在情境和因素的刺激和推动。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促发学生主动能动特性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适宜教学情境中,主体能动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教学情境创设作为激发学生能动学习特性的重要抓手,认真研析教材内容,紧扣学生认知规律,创设适宜、融洽、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浓厚教学氛围和良好内在情感等双边条件作用下,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新知或解答问题的活动。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时具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激发初中生的能动学习情感,教师借助于教学情境的激励作用,设置了“现在有两个三角形,它们之间的三个角对应相等,请问这两个三角形是否是全等三角形?”这一问题情境,此时,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带着疑惑和猜疑主动进入到该问题情境的探析和解答中。这样,学生在矛盾性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知潜能得到了激发,同时,学习新知的深度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二、活化教学活动方式,激发学生主体能动学习热情。

方法活,则教学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但少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呆板,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激发,主体能动特性得不到展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效能低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树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灵活”的理念,将教学多样性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激情”,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浓厚情感的作用下,开展学习活动,展现学习风采。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巩固新知教学活动中,教师先根据初中生在新知传授环节的表现,采用问题式教学活动,向学生设置了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案例。在解答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解题活动,在分析解题过程中,教师采用“互动式”评价教学法,让学生之间进行解题过程的辨析活动,阐述解题思路,指出解题过程的不足,明晰解题方法与思路,让学生在互动评价过程中实现学习效能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分析、解答活动,使学生在丰富性、多样性的“活”教活动中,进行“活”学,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树立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传授解题方法策略,奠定学生主体能动学习的基石。

学生能动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是学生主体能动特性的生动展示和有效展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动解答问题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掌握良好的解题技能。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过程中,要将解题方法技能的传授作为重要内容和首要保障,强化学生解题过程的指导,重视学生解题方法的传授,教会学生正确的解题策略和良好的解题习惯,为主体能动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如在“在ABC中,AE∶EB=1∶2,EF∥BC,AD∥BC交CE的延长线于D,求S■∶S■的值.”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将解题方法策略的教学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先结合问题案例条件进行探究分析。学生在分析该问题条件中,认识到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构建两个相似的三角形,然后通过相似边的比,确定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学生进行解题活动,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活动,学生借助解题活动指出,该类型问题案例的解答一般可以采用“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通过“等量转化,判定方法以及性质内容”等途径,实现问题的有效解答。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归纳等实践活动,掌握了类似问题解答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就为学生自主开展问题解答活动提供了方法支持,同时,也为学生主体特性展现提供了能力保障。

总之,学生主体特性的培养,是贯彻和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能动激情,发挥学科特性,强化技能培养,突出双边活动,提升学习技能。

上一篇:心理学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