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拂去童年阴影

时间:2022-09-02 01:35:15

人文关怀,拂去童年阴影

对很多儿童来说,医院是个不受欢迎的地方。疼痛,可能是每一个孩子不喜欢医院的共同理由。

一位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他笔下的医院是这样的:那里(儿科)有很多小朋友,他们都将被打针,我虽然想做个勇敢的孩子,可看见明晃晃的针头时,我还是哭了。很多小朋友和我一起放声大哭,他们也很害怕。有一位小朋友一直哭,结果又挨了(家长)打。

大部分儿童在医院体会了针头进入肌肉的痛苦后,直接产生了对医院的恐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体验是刻骨铭心的。

当我们将目光投入到这些可能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真实思想的儿童身上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在帮助儿童消除对疼痛的体验方面,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沈虹女士的孩子因为腺样体肥大影响呼吸,要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做切除手术。手术虽然不大,却着实令沈虹犯难。她回想起侄子做这个手术时的经过。侄子做这个手术时是局部麻醉。他极不配合,医生费了很多口舌才把手术做完,因为那次手术,侄子到现在都怕见“白大褂”。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也这样呢?当沈虹把这份疑虑告诉大夫时,大夫笑了,告诉她,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时根本不用家长费事。

到了手术的那一天,沈虹把孩子送到手术室门口。一个多小时后,孩子从手术室里被推了出来,神志清醒,她轻松地说:“我好像睡着了,一点儿也不疼。”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的张宝泉教授曾有过这样的尴尬经历:一次,他在医院遇到两位本院职工的孩子,已经上中学了。在她们小时候,张教授曾为她们做过咽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做的。与她们擦肩而过时,张教授听见一个孩子在嘀咕:“你还记得他吗?”“记得,”另一个孩子咬着牙回答,“就是他压着我们做手术,疼死了,能不记得吗?我都恨死他了。”张教授禁不住苦笑。

可是,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的沈虹的孩子,对大夫就是另一种感情了。每次去北京协和医院看病,她总要回耳鼻喉科,去看看给她做手术的大夫叔叔,还要给叔叔表演耳朵会动的“绝技”,逗得大夫直乐。而大夫与患儿之间能有如此良好的关系,正是有赖于在临床普遍开展的全麻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麻技术用于儿童的小手术,无疑是一场儿科的革命。从此,无数儿童远离了疼痛。

但并不是每位家长都了解全麻技术,一位带着孩子来就医的刘女士看上去有点忧心忡忡,她告诉记者,她担心全麻技术是否安全,万无一失?会不会影响智力的发育或者导致其他方面的残障?刘女士说:“如今都只有一个孩子,如果全麻技术会给孩子留下后遗症的话,还不如让孩子忍痛算了。”刘女士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心态。作为国内最早把全麻技术带入对儿童实行的扁桃体摘除手术的医生之一,张宝泉教授肯定地说:如今全麻技术在临床上已经相当安全,其他临床辅助技术也日臻成熟。

张宝泉教授指出,儿童在接受手术时,需要一定量的药物使其安眠。常用的氯氨酮、安定等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已久,成熟的控制手段使这些物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副作用,而且能自然醒来,能让儿童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度过难关。从简单的道理上讲,全麻技术是通过去除神经反射来完成的,使肌肉得到松弛,痛觉消失,患儿处于昏睡状态,从而减少了不良的心理情绪反应,使得神经系统、人体组织与器官在一种平和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目前儿童常用的止痛药物分为局麻药、中枢镇痛药以及吸入式麻药。麻醉方式分为阻断呼吸和不阻断呼吸两种。对于阻断呼吸的方式,要依靠人工呼吸,

技术以外的关怀

所以人工监控将比较重要。局麻药通过药物阻断神经将痛觉传入大脑,因为药物作用部位不在大脑,所以不会影响智力。中枢镇痛药以及吸入式麻药是经注射或由肺呼吸进入血液而起作用的,通过代谢和转化,血液内浓度逐渐降低,药物被排尽时患儿也就清醒了。目前,在医院的耳鼻喉科和普外科针对儿童的普通手术中,全麻技术已得到了普及。

技术以外的关怀

很难想象,儿童对医院还可以有另一种感觉。

在某合资医院儿科候诊区,记者见到了一个温馨的场面:这里布置得如同一个小小的游乐场,几位患儿在一旁嬉戏。这里有彩色的滑梯、可爱的卡通玩具,候诊室一角的电视播放着迪士尼动画片,让人几乎忘了这是一家医院。一位玩得很尽兴的儿童,接受过治疗后,走的时候还有点恋恋不舍。

儿科医生刘安宁大夫对记者说:“在候诊时,我们尽量为患儿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让他们的身心先放松下来。”

这样的“放松”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陈一心副教授指出,全麻技术和其他辅助治疗技术的完善,确实可以消除儿童对手术的恐惧记忆,但术前的心理准备、术后的心理关怀,同样是对孩子产生心理影响的重要因素,也同样是重要的人文关怀内涵。这种关怀对医院来说,首先就是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治疗环境。当然,家长要下的功夫也不容忽视。“只有家长和医护工作者一起配合,给孩子充足的心理支持,那么手术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才会降低到最小程度。”陈一心强调说。

手术(包括剧烈的疼痛刺激)是一种心理应激事件,是一种创伤性体验。在这过程中,如果患儿得不到相应的帮助和安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同时疼痛刺激的强度足够大、持续时间足够长,日后就可能出现相关的心理障碍。

与这种创伤性应激反应相关的心理障碍可以表现为睡眠障碍,如长期睡眠紊乱,与创伤体验有关的恶梦反复出现;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尤其是记忆障碍,如创伤性遗忘或错误记忆、健忘、反复出现的痛苦性回忆;情绪障碍,易触景生情,出现持续性回避行为等等。有文献表明,生命早期遭受精神创伤所造成的影响更深,反复作用时间更长,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损害更大。

陈教授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位学龄前的儿童,因为胆子小,怕被关在屋子里出不去而对关门产生恐惧,被父母带来医院求治。后来了解到:该患儿从小随祖父母生活,3岁前经历过一次兔唇修补术。手术那天是奶奶抱着他乘电梯将他送进手术室的。在手术室门前与奶奶分离时,孙子撕心裂肺的恐惧哭声让奶奶十分心疼。手术虽然很成功,但手术后孩子怕乘电梯,很依恋奶奶。到了学龄期,父母将孩子接回到自己身边生活。孩子再一次经历了与奶奶的分离,恐惧心理再现,开始表现为不敢一个人在房间里,父母以为孩子胆小,也没太在意。很快发展为不让关门,理由是怕被关在屋里出不去,一旦发现房门被关上,立即引起恐惧发作。至此,才引起父母的重视,带他来医院作心理治疗。经过一个时期的家庭治疗、行为矫治,患儿才逐渐恢复了正常心理状态。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术前开始给与孩子们的心理关注非常重要。不但要给孩子心理需求的满足,而且要注意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帮助他健康成长。陈教授说:在术前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减少压力,让孩子在一种无忧的状态中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是任何医疗技术无法替代的。

心理医生的见解也许是对医院和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绝大多数儿童进医院只是接受一般的治疗,当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们本身已经体味到疾病带来的不安,来自医护人员的和蔼可亲的笑脸、温馨的话语将是缓解儿童紧张心态的良方。

医学上的小小关怀,也许可以创造奇迹……

上一篇:“安贞”默然起势 下一篇:“烧心”治疗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