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进入“指数”时代

时间:2022-05-03 06:44:13

健康进入“指数”时代

过去出门看“黄历”现在出门看“数据”

一段时间以来,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个与健康有关的“指数”在身边频频出现:紫外线指数、空气污染指数、舒适度指数、霉变指数、穿衣指数、登山指数、洗车指数、垂钓指数、晨练指数、中暑指数、郊游指数、花粉浓度指数、情绪指数、感冒指数、游泳指数、啤酒指数、冷饮指数等等不胜枚举。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约有各类气象指数50余个,而直接与健康有关的占了其中四分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市民对于与健康有关的气象指数预报很感兴趣。京城一位在外企工作的吴女士说,她很关注电视里每天的紫外线指数预报,“指数”成了自己决定何时外出以及外出时是否涂抹防晒霜、涂抹何种防晒霜的参考依据。

一些习惯在早晨锻炼的老人则对晨练指数十分关注。家住京城樱花园小区的一位老人对记者说,如果预报说明天晨练指数较高(污染较重或过冷过热不宜锻炼),他就会依“指数”行事,选择别的时间健身。

但也有不少市民对媒体上出现的各类“指数”甚少注意或不大理解。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孟女士说,她比较关心每天的天气预报,而对于什么是指数,这些指数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是否准确,尚有很多疑问。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城市生态研究室高级工程师陆晨一直在从事医疗气象等方面的研究,据她介绍,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如热平衡机能、体温调节等都会受到多种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的综合影响。医疗气象指数就是指气象条件或变化对健康影响的程度,它往往按不同等级来划分。在制定一个指数前,首先要找出那些对健康影响较大的气象要素,经过分析后变成可以量化的指数。比如,今夏入伏那天,京城的中暑指数曾达到极致4级――气温越高、湿度越大、风力越小,中暑指数就越高。

陆晨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关心的不仅限于天气的客观状况,更注重天气状况带给人的主观感觉以及相应的健康指导。比如,他们每年3至10月开展的花粉浓度指数研究与预报就受到哮喘患者以及花粉过敏者的欢迎。

至于说到“指数”的准确性,陆晨表示,“指数”的准确要基于天气预报的准确,目前,大城市一天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在70%~80%左右,而一周或更长时间预报的准确性相对较差。

采访中,一些医务界人士也表示了对各类健康“指数”的看法。中国中医药大学傅延龄教授对记者说,祖国医学中很早就有气象和人体健康关系的描述。内经中称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气,这“六气”在一定的“度”内出现对人体有益,但如果过了“度”就可能致病。医疗健康指数其实反映的也是一个“度”的概念,只不过数字化的表述更为精确些。傅教授强调说,在人体疾病生成过程中,气象只是其中的一个诱因,由于个体体质存在差异,同样的气象条件对每个人的健康影响并不相同,对于“指数”的理解不要陷入机械和被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银龙教授表示,健康指数预报的确有助于人们积极防范疾病,但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构成一个个指数的要素或指标是否得到过权威部门的认可,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如何?金教授说,医学领域运用的一些指数,是要经过专家委员会严格科学论证的,如用于肥胖控制的“体重指数”已得到国际医学界的普遍公认。

据气象学界人士介绍,由于缺少与医疗部门的协作,目前医疗气象预测指数的制定采用的都还是气象学上的统计方法。比如,感冒指数,气象学意义上的发病率统计只是一个住院人数或就诊人数,而医学上要求的流行病学统计则要严格得多。因此,眼下迫切需要既懂气象又懂医学的人来做指数预测方面的研究。

很多人士表示,“指数”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致了。从过去出门看“黄历”到现在出门看“指数”,人们的生活将变得愈发科学与美好。

上一篇:三条腿的溜冰好手 下一篇:安全套需要“安全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