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

时间:2022-09-02 11:47:39

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

摘 要:新课程条件下,初中数学课堂是生本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在设计和布置数学作业方面也要将学生为本的原则体现出来。不论是设计的作业数量,还是作业的内容,都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初中数学做到作业前置,从而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前置作业 设计

一、数学作业前置是以学生为中心生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的数学前置作业注意是针对后置作业来说的。前置作业也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1]。一直以来,数学作业都是后置作业,也就是先讲后做,我们一直也对这一传统教学方式贯彻执行,也就是先在课前进行预习,上课时学习,课后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做后置作业,对于学生而言较为容易,却缺乏效率。这是由于后置作业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数学习题是按照教学内容来布置的,学生去探究和思考的东西很少。只需上课认真听,就很容易能够完成作业,而且有的作业可能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例题。

在实施新课程之后,就要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生本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场所。一直以来,学生一直是被动学习,也是被动地完成作业。作业的前置和后置实质上是从根本上变革学习方式,作业后置所体现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作业前置才真正以学生为本。生本课堂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在基础上再去教。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这就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做到了因材施教、实事求是。

二、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前置的设计

1.设计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出来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前置作业应该将“学生为学习中心的原则”凸显出来[2]。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按照其学习需要,来将一些自主学习作业精选出来。要以学习内容为依据,将作业要求提出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其可以对数学作业题自行设计。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差异,把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留给学生,将其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并做到各取所需,对作业的数量、难易程度进行自主选择。例如,布置作业的时候,只划出作业范围,对预习作业的量不作具体要求。与此同时要立足学生飞学习实际,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针对数学成绩普通的学生,只需将下一节内容预习一下,将一些基本习题选做一下,主要是要求自主完成,自主学习。而针对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可将合作性学习的作业内容布置给他们,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作业。而针对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可将探究性作业布置给他们,让他们按照学习内容来进行信息的收集,自主地去探究问题,进而在此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加深理解。要注意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以便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很好地培养。

2.留给学生作业的选择权

设计前置作业,关键就是要给学生留下作业的选择权。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选择作业量和具体的内容。学生对于自己不会做的题,就可以不做。只需要完成会做作业内容中适当量的任务。传统的后置作业通常基本是解数学习题,很多布置的预习作业往往没有达到实际效果。然而前置数学作业,这类作业很少,基本上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来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不过解题类的典型试题也可以适当布置一下。

3.指导学生前置作业完成的方法

作业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怎样去主动学习,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了亲身的经历,而且学会对其加以解释和应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使其将前置性作业主动完成,以便让学困生尽量多掌握一些数学学习方法,将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其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将思维过程和解答过程落实好,使解题过程得以规范。对于课堂上的知识绝不是只让学生听懂即可,要不然就容易导致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要让学生将知识真正吃透。初中数学前置作业需要将作业量控制好,多留一些空间以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布置太多的作业也不行,这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和信心。布置数学作业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太多货太少都不合适。与此同时要注意掌握好布置的作业的难度,太难会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太容易又难以达到练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针对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合理设计其前置作业,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的目的,从而将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培养起来。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强调,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怎样才能对前置作业的引导作用进行深入挖掘,怎样才能对前置作业进行有效应用,从而将其引导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还需要广大教师进行积极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鹏.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的设计[J].青海教育,2012(5).

[2]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

上一篇:改变初中生厌学地理的策略 下一篇:基于新理念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