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学来方觉浅,预先习来方悟深

时间:2022-07-31 07:49:34

课上学来方觉浅,预先习来方悟深

摘 要:对于一篇生熟的文章,任何人都不可能信手拈来,思路如行云流水,何况是小学生。可见,预习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之一。预习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不可估量。

关键词:预习 作用 方法 指导 兴趣 习惯

学生在课堂中不自信的表现,源于对文本的不理解,说明其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因此,在每讲新课之前,我都布置学生进行预习。预习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之一。预习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不可估量。

一、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与探究中,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前预习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课前补已之短,以便在课中扬己所长。充分的预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理解词语、充分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初步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较高的自学能力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做到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学生必然会在课堂上跃跃欲试。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没有预习,学生在课堂上整节课如在云里雾里。的确,连课文都读不熟,还何谈去理解去感悟。虽然能够听懂老师的解讲,却没有自身更深的体会,必然让学生感到困惑,听课也成了一种负担。而充分的课前预习,会让学生对文本有个初步的感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预先的思考更能透彻地领悟教师的意图,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

充分的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学习体验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着自信,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主体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本来基础就不好,没有预习就更加难以接受新授知识。如果学困生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掌握了基础知识,对于自己有疑惑的地方也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时一定会胸有成竹,自信倍增,从而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高。

那么,怎样进行有效地方预习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字、词、句、段、篇”的步骤进行,并及时做好标注,具体方法如下:

1.一读课文,解决生字,力争正确读文。

对于一篇文章,如果有许多生字不认识,就根本不能做到正确地读文。因此,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初读课文必须先解决生字。通读全文后,画出生字,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的正确读音,并能学以致用,为其组词,初步理解字义。会认的字要求能读准确,会写的字可以提前动笔写一写。而且要特别留意那些容易写错的字,在课上小组交流时可以提醒小组成员不要写错。解决了生字的障碍,读起课文来才会顺风顺水。

2.二读课文,理解词语,力争流利读文。

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理解重点词语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再读课文时,应该画出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利用工具书并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去理解,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会运用。并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书中做出标注。对于那些含义深刻难于理解的词语,进行思考后,可以做出标注,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或老师讲解时解决。这样,在听课时学生也能够在集中注意力,使课堂张弛有度,轻松愉悦又有所收获。

3.三读课文,体会句子,力争感情读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对文本深刻的感悟,才能读得有感情。而体会文章的重点句子就能够把握住文本的基本情感基调。画出好词佳句,做好课前摘抄积累。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课前独立思考,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难于理解的句子。

4.四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背景。

理清文章的思路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在头脑中要形成文章的清晰线索,可以分逻辑段,加小标题,让文章内容在心中了如指掌。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简练完整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 以及课文中人物的事迹。

有些课文讲的事,年代比较久远,要先弄清楚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这样对理解课文内容,就容易得多了。如《金色的鱼钩》这课的时代背景是:红军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怎样爬雪山、过草地。这课就是讲红军长征过草地途中,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这样了解时代背景,就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有的课文记叙的人物,我们比较陌生,在预习课文时,要先查阅一些书籍、资料,了解人物的主要生平、事迹。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要弄清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可以在预习前查阅资料。这样,学习课文时就能较全面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的事迹。

5.五读课文,提出质疑。

预习只是课前的体验过程,一定出现很多有疑问的地方。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在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及时记录下来。预习时还需要多用心分析,找出疑问,可以记在书上,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带着疑问听讲,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提升。由于充分的预习,让他们信心十足,朗读课文不但声音洪亮,而且能把握住文章的基调。分析问题也有所深入,并且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坚持充分的预习,就能让学生很好的驾驭课堂,让语文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

上一篇:高三生物复习有效教学实用性小策略浅谈 下一篇:有效的管理策略助幼儿园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