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与学生交朋友

时间:2022-10-16 12:35:16

高校辅导员如何与学生交朋友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成长的90后,日益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面对不断出现的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辅导员作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唯有走到学生中去,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与学生成为朋友,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为学生在大学校园健康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关键词:教育 辅导员 学生 沟通 朋友

一、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朋友的重要性

1.与学生交好朋友是转变教育方式的需要

社会大环境对人的性格特征、思维模式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中国,这个极具民族发展特色的国家来说尤为明显,比如,人们将某一年代出生的群体归纳为70后、80后、90后,正是因为每一代人的身上都普遍体现着一种与那个时代紧密相连的气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源泉的教育资本,就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未来近十年的时间里,大学校园以90后为主要学生群体,他们反感传统的教育模式,反感家长教师管束,崇尚自由;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想开放乐于交友谈心。针对这一特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求辅导员擅于与学生做到有效沟通。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要促使学生接纳、信任辅导员,与辅导员成为朋友,而不是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我是教师,你是学生”的师生关系。可见,与学生交好朋友是转变现代教育方式的需要,也是转变现代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2. 与学生交好朋友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需要

高校思政工作全面且具体,它涉及到学生在大学校园就读期间的思想认识、政治立场、心理健康、个人素养等方面,它是学生在校安全,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乃至社会安定的基石。高校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学生人生规划的引导者。与学生交好朋友可以促进学生敞开心扉与辅导员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有利于辅导员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形成师生沟通的良性循环,是高校辅导员做好思政工作的需要。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朋友的主要方式

1.以与学生真诚交流为出发点

真诚是交友的前提,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友双方互相信任。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学生大多是已满18岁的成年人,学生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趋于成熟,但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历练,考虑问题不全面且自尊心、好胜心强,不愿轻易将心事倾诉于他人。往往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或突发事件时,已经达到了不可控的地步。这些现实情况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不能仅以教师自居,还应多与学生交流接触,争当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交好朋友的关键是有效沟通,而出发点应当落在“真诚”二字上。

2.以怎样与学生交朋友为落脚点

以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为契机。高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辅导员往往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通过组织参与活动,接触学生,从而更加直观的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的交流。如,今年笔者所在的学校团委开展了“一融三同”活动,即与青年学生同听课、同活动、同吃饭,通过践行活动,增进了师生感情,及时解决了学生的一些困难。以加强学生干部培养为重点。高校辅导员不同于学生中学时期的班主任,单从管理人数上讲就多了几倍甚至十几倍,除了管理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外,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工作的强度和性质决定了必须要培养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好学生干部队伍,在于用,即多锻炼,也在于养,即多沟通多关心多鞭策。在工作中,笔者会把学生干部与自己比作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要懂得理解、团结、协作,并时常关心他们的个人问题,让学生干部感受到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也体会到辅导员对他们的认可和关注。以利用好现代交流工具为辅助沟通手段。随着QQ、飞信、微博、微信等现代聊天工具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 “线上线下,双管齐发”,更是将网络聊天工具作为自己的特色工作,起到了非常好的工作成效和示范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与学生交朋友,不仅要经常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更要学会用他们喜爱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与学生交朋友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原则

1.温度要适度。我们常说,教育是有温度的。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是要把握好火候大小的。作为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要处理学生很多较为棘手的问题,如果因一时头脑发热、感情用事,不仅帮助不了学生,而且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反之,如果辅导员对学生的问题过于冷淡,过于原则化,会让学生感到难以接近。所以,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并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

2.距离要适度。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中,要将工作与生活分开来对待。与学生交朋友是为了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助推工作顺利进展。倘若与学生不分工作与生活,称兄道弟过于亲近,会让部分学生感到飘飘然,不知所以。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无益,也会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在广大学生中的威信度,降低工作的水平。

3.尺度要适度。师生之间最佳的状态是亦师亦友。资历较浅的辅导员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学生一来反映问题或诉说自己的困难,就将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问题甚至怎样说话都一一教给学生,久而久之发现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仍然没有提高,一遇到困难就习惯性的找老师求助。辅导员最怕的是学生在填鸭式的学习,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心。当学生面对一件自己不知该怎么处理的事情时,一名好的辅导员应给他启发和意见,多去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样效果比老师教给他的还要好。

参考文献

[1].曾繁仁著.《美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潜涛等编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王虹、刘智著.《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信息:

王方语,女(1987.9―),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跟踪导练(二)3 下一篇:改变初中生厌学地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