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论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感

时间:2022-09-02 10:36:53

素质教育理论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感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开启学生智慧,创设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母鸡》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母鸡的图片,并要求学生提前两天观察母鸡,把母鸡的各种特征记录下来。上课时学生有了观察的结果,发言自然滔滔不绝,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教学效果也不错。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小学生活泼、开放、热情、乐于表现。活动学习便于使动口、动脑、动手三位一体,促进教、学、做合一,使学生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课文尽情地唱、跳、演、辩、赛、画。如在学习《翠鸟》、《燕子》、《壁虎》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画出翠鸟、燕子、壁虎的形象,在学习《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惊弓之鸟》时可以进行适当表演等。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改进学习方式,形成创造习惯。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等等。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形成良好的创造习惯。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个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养成良好的自主创新能力。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 下一篇: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