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课堂” 让习作闪光

时间:2022-09-11 03:47:15

“三生课堂” 让习作闪光

[摘要]: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少、情感历练少,有些孩子连课外书也看得不多,一到写作文就东拼西凑,缺乏真情实感。本文从分析少年儿童习作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应如何应对这种状况,提出了如何运用“三生课堂”的理念来指导少年儿童习作。

[关键词]:生活、读书、真情

在三生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以学生发展为本,要通过最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

而现如今,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话、空话、套话,写作内容雷同,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分析其现象的产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阅读面窄,缺少丰富的写作材料,缺乏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于是只能凭空想象,杜纂一些不存在的事情,挖空心思,编造脱离实际的情感。这种文章读来令人难以产生认同感,难以找到共鸣。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适当的方法和长时间的努力。我是从以下方面入手的:

一、精心设计活动――感受生活素材

为了丰富孩子们对生活的感受,开拓孩子们观察视野,疏导孩子们对语言的表达,让他们的口善于表达,明亮的眼睛善于观察,手脑并用记录生活,佐之以阅读,我设计系列活动:

1.“早间新闻十分钟”。让学生讲述从电视上、报纸中、生活里发现的新闻,诉说耳闻目睹的身边故事,表达自己对某事某物的看法……说,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思维灵活、逻辑清晰,中心突出,述之有理,言之有物。会说便能写,因为作文就是将口中之词、心中之言宣诉笔端的过程,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游戏小系列。孩子可以望作业而生畏,听唠叨而头疼,但对于游戏却永远乐此不疲。无论是古老的传统游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跳绳”,还是新式的玩具――电脑,游戏都是孩子生活浪峰上“人物”。当我们引导孩子们把笔握在手里,在作文本上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想给别人讲的感受的时候,写作文就变成了一种游戏。

《欢乐袋鼠跳》。道具很简单,几个大麻袋而已;规则更简单,把腿儿装到麻袋里,一个劲地往前蹦就行了……道具俯拾即是,规则简单易行,但其中偶然可不少,当我们玩的时候,整个操场可谓笑声叠叠,笑料层出不穷……当回到教室在黑板上写下“感受”二字时,教室里瞬间手臂如林!有的自暴家丑,说自己跳的时候连裤子也掉下来,连鼻涕也跟着一跳一跳的像一条伸缩的果冻;有的善于归纳与总结,给同学的跳“姿”作了形象的总结:有的像小海豹、有的像小鸭子,有的耍赖皮,把脚在布袋里一前一后走,有的欲速则不达,心态不平静,动作过于超前,吃了一个又一个汤圆……哈,那发言的场面真叫热烈,那表达真叫个性!同一个游戏,感受却不同,表达自然不一,结果这次作文空前成功。

3.社会实践活动。我还积极策划了让孩子们感受颇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自力更生一元钱”、到社会上“错别字大搜捕”、去调查自己身边存在的环保问题,春节搜集春联,结合新闻与事实来“感动中国”、感受2008年奥运建设的快乐……既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又有亲身体验的感受,更有情感的陶冶和思想升华。感受即生活,孩子们“见人所未见”,从而“发人所未发”,自然才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好文章。

4.拥抱大自然,感受生活之美。春之鲜活,夏之灿烂,秋之成熟,冬之简约,四季轮回,各有各的特色。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四季,感受草的蓬勃,花的芳香,蜜蜂的勤劳、蝴蝶的轻舞……去接受风的吹拂,去沐浴雨的洗礼。春天,到野地踏青;夏天,到溪水嬉戏;秋天,去果园享受丰收的快乐;冬天,雪花飘落的日子里,打一场雪仗如何?四季如歌,用心灵感应,笔下的文字,自然生动有趣。

二、营造书香班级―― 提倡多读

学生能够直接获得的生活实践毕竟有限,而书本正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知识的最佳媒介。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无限的相信书籍的力量”,真可一语中的。读书是一道学生必须跨越的坎。我相信没有“读书破万卷”,是绝不会“下笔如有神”的。必须有量的积累,然后才能期待质的飞跃。

三、提倡真情表达――创新作文观念

如果有人问:到底怎样的作文才是创新作文?我可以大声的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怎样的作文不是创新作文!心中没有感情却装模做样,似乎感情充溢,不可遏止的,不是创新作文。对生活没有感情却强说感悟深刻,拿腔做调,故作高深,不是创新作文,一提笔就讲套话的故事,说些俗套的话和没话找话说的,不是创新作文。总把作文当成道德训诫录,以为说些虚伪的空洞假话就完事的,不是创新作文。为了表达“崇高”的目的不惜拔高一切人和物,违背生活真实的不是创新作文。堆砌一些“优美”的词语,编造一些“美丽”的故事,不是创新作文。为创新而创新,结果制造似是而非,胡言乱语的文章不是创新作文。这种表达是新鲜的、个性的、真实的、真情的……创新作文就是流露着生命色彩的表达。

我在一系列活动开展的同时,在“诉说”、“游戏”、“实践”的基础上告诉孩子,作文就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写你身边的真人真事,描绘身边的真物真景,抒发心中的真情真意。要避免作文的模式化,要用眼睛去捕捉,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悟,用手及时记录,有了充足的准备,精彩的文章、动人的情怀随时都会呼之欲出。

我们倡导生活化作文,就是提倡写真实的内容,即用自己的语言原原本本的再现生活。写人,要写出他独特的外貌,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什么个性、习惯与品格,邻居丫丫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既有伸出舌头“舔舔”的见面礼,也有扫光、摔光、咬光的“三光”政策,还有拦路翻包抢劫的恶行,均真实而可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面孔,经理不同的事情,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都是原汁原味的生活,那些笔下的百态人生也就特色纷呈。

四、鼓励勤练笔多投稿体验成功

厚积才能薄发。通过日记,周记让学生养成勤练笔,多写作的好习惯。从身边点滴小事记起,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一个小小的波折,一次点滴的发现,一点触动心扉的感悟……不需要鸿篇巨制,不需要思想升华,不需要形式的束缚,不让心理感受沉重和累赘,只要写,简单的记录,心里有话,吐露笔尖,记录下你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让记录成为习惯,让书写成为倾吐,不需要多长时间,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竟然有这么多素材可写,以摆脱作文的“作业”形式。每发现一篇出色的文章,读给同学们听,并张贴在教室里,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区别……潜移默化、日久天长,孩子的作文水平、鉴赏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通过阅读积累,通过真情表达,作文便不再是作业,而真的变成了心声的诉说,心灵的宣泄。这便是我运用“三生课堂”的理念来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了。

上一篇:树朋友 第5期 下一篇:浅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